張茜
摘 要:首先闡述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運用研究以及具體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運用研究
目前社會大環境對教育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科教育,更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體態律動教學情景的設計,不斷地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能力,音樂是小學課程的基本科目之一,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充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一、當下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1.課堂教學枯燥化:學生難以理解學習
對于小學音樂課堂來說,由于其自身的內容復雜、難度較大等特點,加之很多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陌生,使其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很多教師教授音樂仍然固守陳規,不是采用單一的課堂講授,就是采用枯燥的試卷考題,沒有進行分層異步教學,也不注重對音樂體態律動實效性的利用,使得學習音樂對于學生來說變成了一種負擔,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喪失學習音樂的靈感和樂趣。
2.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教學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但是很多學校和教師不重視音樂教學,使得音樂課堂教學缺乏課堂互動性,缺乏生動形象的律動情景教學,變得難以接近,加之很多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教師沒有充分地利用小學生體態律動性的優勢,讓學生熱愛音樂學習,很多教師也只是自顧自地教授知識,讓很多學生覺得學好音樂并沒有什么重要性,完全忘記了學生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很多的學生忽視音樂學習,甚至放棄音樂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運用探究分析
1.利用體態律動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
體態律動性教學主要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利用小學生的聽覺,用學生的身體各個部分作為表現的“樂器”,來表達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和啟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用這種方式,積極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與技巧,這需要教師多誘導學生進行思考,自己主動地進行音樂練習,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律動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例如,在教學《小燕子》這一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成小燕子,用身體的律動能力,來表達出他們對于這首歌的感情和啟發,表現出這首歌所洋溢的開心、快樂等情感。
2.教學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音樂教學具有知識點復雜且難懂的特點,而且大多數小學生對于音樂學習比較陌生,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一些重要知識部分進行重點的劃分講解,讓學生在面對大量復雜且凌亂的知識時,能夠找到需要的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并且要依據各個學生的音樂發展特點,進行不同方式的音樂指導,可以多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學生的體態音樂律動能力,充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例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主動開拓自己的體態律動能力,使學生不只是局限于課堂上的知識,還可以多給學生講解一些音樂課外的小知識,像一些可以將抽象音樂知識具體化的小技巧等,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開拓學生的創造力。
3.培養更多的音樂優秀任課教師,主動利用體態律動教學法
面對當下學生的音樂發展要求,學校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主動制定有助于學生發展的策略計劃,制定更加完備的音樂教育計劃,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教學老師,制定嚴格有效的教師考核計劃,讓教師具備優秀的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水平,及時革新教學方式,利用新媒體技術,全面推進小學音樂體態律動教育中運用的體系創新,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
例如,在學習《茉莉花》時,教師給學生放《茉莉花》的表演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連通自己的聽覺,更好地實現讓學生記憶這首歌曲,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對于“智慧課堂”等新媒體技術的利用,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也可以采取一些現實中的新奇例子、用PPT等形式,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律動能力的探索,實現音樂教學的進步。
三、結語
當今新的社會背景下,對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培養具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很多學生對這一概念的音樂學習,仍然具有陌生性和抵觸性,不利于學生長久的音樂學習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運用學生的音樂體態律動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和創造才能,全面實現素質教學的發展需求,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何潔瑩,鄧梁.淺談“律”與“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基于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J].北方音樂,2018(13).
[2]范瀅瀅.探討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音樂時空,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