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生
摘 要:數學學科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學好數學知識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卻存在著一些困難。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帶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要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化教學能夠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就當下數學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教學策略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小學生面對枯燥的數學知識,難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嘗試在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教師應該認識到當下數學課堂中的不足,并積極尋求合適的方法,讓游戲化教學真正地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
一、當下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參與度低,課后作業難以獨立完成
在小學數學課上,有些學生的參與度往往不高,教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這些學生低著頭開小差。結果顯而易見,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般,只有少數熱愛數學課或者自控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完全跟上教師的節奏。由于課上學習不扎實,在課后作業環節,這些學生也很難獨立完成,甚至存在家長代寫、學生互抄的現象。久而久之,學生越聽不懂越逃避數學課,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嚴重的偏科現象。
2.教師授課方式單一,不注重學生反饋
很多教師對待學生往往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不敢將新的內容帶進課堂,也沒有學習意識和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新的數學教師,往往緊跟在“前輩”的身后取經,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這就導致課堂授課方式單一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還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反饋關注不夠,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學計劃往前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知識掌握程度選擇性看不到。這些教學中的不當態度和方式,都是影響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在小學數學課中開展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自控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學習數學課程的時候,一旦遇到較大的困難,很容易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內在驅動力。小學生年齡偏低,注意力相對分散,他們對游戲、動畫的興趣往往比較大,教師可以把握住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借助他們熟悉的動畫片來開展游戲化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追及問題”時,可以利用《熊出沒》的動畫情節進行提問:熊大偷了熊二的蘋果,熊二想要拿回蘋果開始追熊大,熊大每秒跑5米,熊二每秒跑8米,假設熊大和熊二相距90米,且二人不跑彎路,那么請問經過多長時間熊二可以追上熊大?然后可以找兩個學生扮演熊大熊二,將整個追及的過程模擬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距離差”與“速度差”之間的關系。
2.組織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給學生一個手腦共用的舞臺,讓學生在動手的時候能夠動腦思考,用游戲化的實踐代替枯燥的理論知識。例如在學習應用題時,涉及“利潤”這一知識點,很多學生會分不清“進價”“售價”“打折”這些概念,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辦一次“跳蚤市場”,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商人”“買家”等角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通過有規則的交易后,計算“盈利”和“虧損”。這樣一來學生在游戲中開始思考和學習,避免了對著課本“發呆”的現象,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在相對歡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新的概念。
3.教師主動融入,帶領學生完成游戲活動
想要更好地在數學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往往不敢主動與教師交流,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時候需要教師主動融入他們,既要做游戲的組織者,也要做游戲的參與者。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展開一場“擂臺賽”。老師作為擂主,學生5個人結為一個小組作為“攻擂者”,老師一人做10道題,學生每個小組做10道題,哪個小組能夠比老師更早地完成計算,就算獲得勝利,成為小擂主。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理,讓他們能夠和老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公平對戰”,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與教師交流。在游戲時,教師可以故意營造一種讓學生“險勝”的局面,讓學生在勝利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熱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對課堂質量的負責,對學生學習體驗的負責。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規律,豐富課堂形式,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教育教學是一項永不停歇的工作,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堅守初心,不斷努力,真正將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亞榮.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
[2]張琴.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