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霞
摘 要: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圍繞“寫一件事情,把事情寫清楚”這一習作要素展開,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習作例文、初試身手和單元習作六個版塊相互銜接、有機整合,通過這樣層層推進,最終形成習作成果,學生的敘事能力在這次習作單元的學習中逐步得到提升。
關鍵詞:習作單元;寫清楚;敘事能力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在三至六年級每冊各設置了一個習作單元,這是新增的特殊功能單元。它以習作能力發展為主線,自成體系。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就是一個習作單元,它由單元導語、兩篇精讀課文、一個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兩篇習作例文和單元習作六個部分組成。本次習作單元聚焦“敘事”——“寫一件事情,把事情寫清楚”這一習作能力主線展開。單元的精讀課文學習目標定位,就是通過閱讀文本,了解作者是怎么樣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的。“把事情寫清楚”,看上去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卻沒那么容易,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寫一件事情,如何“把事情寫清楚”,真正落實并完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一、依托精讀課文,習得“寫清”要領
根據四上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語,我們知道,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二,一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二是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因此,把握單元重點后,我們首先要了解怎么把事情寫清楚,才能在具體的習作實踐中將一件事情寫清楚。
1.聯結已有經驗:寫清起因、經過、結果
在剛剛學習的第四單元“神話故事”中,閱讀訓練要素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習作訓練要素是“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對于一個故事,了解了起因、經過、結果,就可以明白這個故事大致講了什么內容;那么相對應的,一件事情,寫清楚了起因、經過、結果,也就能讓讀者大致了解這件事情的主要內容,這件事情大致也就寫清楚了。
有了前一單元的鋪墊,再加上本次習作單元中的閱讀要素指向“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發現,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就可以將一件事情寫清楚。教學精讀課文《麻雀》一文時,就可以聯系上一單元對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梳理,結合《麻雀》課后習題1梳理,我們發現《麻雀》一文圍繞“麻雀”寫了“獵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飛下來,擋在獵狗面前,拯救自己的幼兒,最后,獵狗被老麻雀逼退”的故事,按照這樣的起因、經過、結果就把事情寫清楚了。
2.完整敘事要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主角)
寫一件事情,明確敘事六要素是非常關鍵的。除了寫清楚起因、經過和結果,一般還需要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主角)。
例如,《麻雀》一文發生的時間是“我打獵回來”,地點是“林蔭路上”,這里的人物是“我”,但不是這件事的主角,主角是老麻雀;《爬天都峰》的時間是假日,地點是黃山“天都峰”,人物是“我”、老爺爺和爸爸。
3.根據主題需要:抓住關鍵內容寫清楚
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一定的順序來寫一件事情,應該說只是“寫清楚一件事情”的必備條件。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件事情,想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寫作意圖是什么。一件事情是否突出了文章主題或者“中心”,也是“寫清楚”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年級)的習作做出了這樣的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其實,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往往也是一件事情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
讀了《麻雀》,我們知道了讓作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應該是事情的經過部分,也就是老麻雀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擋在獵狗面前保護自己的幼兒。
而精讀課文《爬天都峰》,讀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課文應該會重點展開寫主人公是如何一步一步爬天都峰的爬山過程。教學《爬天都峰》一文時,筆者聯系課后習題1,對主要內容進行了梳理,我們發現《爬天都峰》一文按照起因、經過、結果把事情寫清楚了。但是我們也發現本文與一般敘事類文章在結構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并沒有把重點放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上,而是側重敘述了“我”從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的過程。將這部分作為重點展開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面對困難,我們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加強版塊聯結,鞏固“寫清”方法
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都是圍繞“寫一件事情,把事情寫清楚”的要求來編排的,最終都是為了習作目標的達成而服務。
1.交流平臺,回顧方法
“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回顧精讀課文的閱讀經驗,歸納梳理“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
四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中有四位小伙伴,介紹了寫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寫一件事情,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同時還要抓住能夠突出主題或中心的關鍵內容寫清楚、寫具體。
2.初試身手,說寫練習
本次習作單元的“初試身手”是學生在精讀課文和“交流平臺”的基礎上,初次運用習得的敘事方法,進行說寫練習。可以安排在精讀課文學完之后,也可以結合課文學習穿插進行練習。
(1)看圖說話
“初試身手”的第一部分是說話練習,要求看圖并發揮想象,把圖片內容說清楚。重溫“精讀課文”和“交流平臺”的學習,我們可以將精讀課文中習得的方法對應使用到這兩幅圖片中來。說的時候,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一步一步分階段或按步驟說清楚,對于這些重要的情節、場面,還需要盡可能說得細致、具體些。
(2)動筆練寫
“初試身手”的第二部分是觀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務的過程,用一段話把這個過程寫下來,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
“初試身手”的這次動筆練寫,可以說是一次正式習作前的小練筆,既可以讓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在寫事情中還可能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讓我們及時想出補救措施,也是為接下來的單元習作能夠更好地展開而服務。
3.按需學“例”,勾連方法
習作單元各版塊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并不是獨立割裂的。因此,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各版塊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版塊之間也是可以靈活移動,根據需要呈現的。
本單元初試身手的小練筆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某一個家務過程寫清楚,教師出示例文,讓學生復習鞏固抓住主要動作,按步驟寫清楚事情的方法,并嘗試遷移運用。同時,運用例文《我家的杏熟了》進一步勾連回顧,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清楚事情的方法,以及《小木船》中抓住重點內容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借助例文,鞏固寫清事情的方法,從而更好地為習作實踐服務。
三、實踐交互評改,遷移運用方法
本次習作單元圍繞“寫一件事情,把事情寫清楚”這個習作要素展開,習作單元各版塊相互銜接、有機整合,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鋪墊,為了更好地達成單元習作目標,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操作:
1.依托生活集錦,選取敘事素材
本次習作教學前,筆者提前下發“生活集錦”單,并出示教材中的“捉蟲趣事”“一件煩心事”“她收到了禮物”等八個充滿趣味的題目,勾起學生的回憶。
學生借助以上的“生活集錦”單,完成第一次選材,素材選取比較單一甚至雷同,基于此,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的選材。
通過“生活集錦”單,學生不僅完成了選材,而且也初步梳理了習作的脈絡,明確了所選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至此,本次習作的基本框架就大致成形了。
2.小組合作練說,嘗試“說清”事情
“言為心聲”,在習作實踐之前,教師先組織全班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結合“生活集錦”單,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一說自己選擇的這樣事情,從而為之后更好地進行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遷移運用方法,自主習作實踐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對本次習作已經有了整體、通盤的思考,習作的思路已經基本打開,由此,開始本次單元習作的第一次創作。
4.嘗試交互評改,按要求多次改
習作評改從三個層面來評價“寫清楚”,先選擇一篇習作成果,教師和其他學生合作一起評價修改,再由學生自評打星,嘗試自主修改,再同桌交換評價打星幫忙修改。通過二次修改,學生的習作基本能做到“寫清楚”。
總之,本次習作單元,緊緊圍繞“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這一語文要素展開,各版塊之間有機整合,相互關聯,指向于最終的“習作成果”。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習得敘事方法之后,在后面的版塊中不斷復現鞏固,從而更好地將習得的敘事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學生的敘事能力在層層推進的學習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參考文獻:
楊柳.統編教材習作單元教什么、怎么教: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上)(下)[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