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摘 要:以小學美術國畫教育實踐思考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美術教育實際發展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小學美術國畫教育現狀,包括美術課程問題、國畫教學意義,其次從鼓勵學生欣賞國畫,激發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尋找國畫內在韻味、強調示范教學,提高學生創造力、發揮“玩”的作用,強化學生繪畫水平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小學美術國畫教育實踐有效思考,進一步增強小學美術課程中國畫教育的效率與質量,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美術;國畫教育;實踐思考
國畫作為我國的文化瑰寶,筆墨紙硯充當國畫的關鍵載體彰顯著中華文化的韻味,也是藝術創新和情感升華的最佳沃土。小學生為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要提升其藝術感,以免和傳統文化出現斷代現象。美術學科是學生情操培養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調整小學生愉快的身心,還可以作用在小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上。結合小學美術課程上國畫教育的實際情況,依舊表現出不足之處,基于此怎樣在美術課程上實踐國畫教育,值得美術教師深入思考與研究,以下為筆者對此給出的分析與建議。
一、小學美術國畫教育現狀
1.美術課程問題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美術課程,強調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淡化學生創新潛能的挖掘,長時間以來,教學以臨摹與技法為主開展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學模式與教學核心目標產生偏差,不利于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小學階段的教育關鍵點便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傳統模式下的美術課程教學難以達到此種目標。相對僵硬的教學模式,起到相反的教學成效,打消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而美術課程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美術課程教學要進行一系列的改善與優化[1]。國畫教育的開展不足以兩個方面為主,首先是學生缺少學習的興趣,即便國畫具備較長的歷史進程,然而諸多人都不會關注國畫的欣賞,導致小學時期的美術教學中,國畫沒有被廣泛利用,影響因素便是學生缺少學習的熱情,這些學生感覺到國畫相當枯燥,沒有運用價值,且美術課程沒有設計考試內容。難以引起學生對國畫的重視,制約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的體現;其次是教師教學手段不夠新穎,國畫與其他類型的畫表現出構造的差異,其他類型畫不管是材料選取還是顏色選取都是多樣的,但是國畫與此相反,而國畫筆法展現出靈活性,教師教學手段不夠新穎,難以充分的展現國畫教育靈活度,不利于小學美術國畫教育的有效進展。
2.國畫教學意義
國畫為繪畫的內涵與精髓,匯聚中華傳統民族的性情與智慧,涉及水墨畫、白描畫和工筆畫等,中國畫把詩書畫集結在一體,凸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古代開始,文人墨客都把自身的情感融合在繪畫創作中,國畫不僅記載著民族文化,教授學生繪畫的技巧,還調動著學生創造性,不僅僅是單一的臨摹,還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能力的機會,促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給作品提供無限的創意。學生在具體創作期間不只是會吸取國畫技法,還感悟怎樣把創新思想轉變成現實[2]。小學時期的美術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更加強調實踐與創作,學生在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動手實踐與創新力提升的黃金時期。國畫教學可以突破傳統美術教育的局限性,訓練學生大腦與手,學生深入了解國畫組成結構、顏色配置與筆墨內涵,并且多樣化的內容促使學生創新空間得以延伸。加之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學生全面發展,確保教育均衡發展,需要引進國畫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另外,國畫教學對學生繪畫才能的激發,以及營造良好美術學習氣氛都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不管是民族文化的宣傳還是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國畫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小學美術國畫教育實踐有效思考
1.鼓勵學生欣賞國畫,激發學習興趣
欣賞國畫成為國畫教育的一個重點環節,以欣賞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增加小學生對國畫與民族文化的感知與熱愛。并且國畫欣賞還可以致力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低年級的小學生總會淡化畫面細節布設,把畫面設計得過小或者過大[3]。主要因素是其沒有深入地了解畫作,因此教師要增強對學生教學引導,通過名畫的欣賞與觀察,給學生滲透細節設計理念,引進生動的語言加以表述。以國畫《蝦》欣賞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和蝦相關的圖片,促使學生熟知蝦的具體生活習慣,掌握蝦動物的結構,對學生循循誘之,介紹國畫用墨的技巧,初步增加學生對筆墨操縱流程的掌握。接下來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設計畫面,繪畫特色性的蝦,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升華學生審美境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借助欣賞課程對學生藝術修養進行培養,充分引進歷史優秀繪畫,延伸學生美術知識空間,全面發展小學生藝術修養與創造能力,自然而然地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2.豐富教學方法,尋找國畫內在韻味
小學時期的美術課程上,國畫以兒童水墨為主,學生總是臨摹與創設多種形象,之后使用毛筆將內容展現在宣紙上。國畫憑借基礎筆墨特征與多樣化的形象,有助于小學生系統化掌握繪畫要點[4],包括動物、植物和建筑等,內容豐富多樣,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創作靈感。國畫筆墨多種多樣,怎樣教授學生展現筆墨中飽含的文化精神,可以通過教書進行示范。墨色交融形成水墨淋漓的精神境界,學生在此受到思想的熏染,了解國畫基礎技能,完成一舉兩得的教學目標。美術教師還應該善于找到學生閃光點,尤其建立在問題的挖掘上,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支持,建立學生美術學習的信心。在此期間,引進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導學生,綜合學生生活成長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線條為主形成圖形,激發小學生積極訓練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給學生明確水和墨的調整方式,展現水墨畫涉及的暈染效果,幫助學生增加國畫的點線面知識儲備量,發展學生創新精神[5]。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盡量留給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時間,樹立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對于國畫的某一個特征與操作要點,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不斷的支持與鼓勵,提高學生對國畫課程活動的參與程度,推動新課程改革發展。
3.強調示范教學,提高學生創造力
美術教師示范職能的發揮對國畫教育的進展也產生了促進作用,國畫技法繁瑣多樣,飽含深厚的文化韻味,學生以掌握文化精髓為目標,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示范職能。教師在宣紙上進行潑墨與甩色演示,按照點色與吹色等技法,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國畫起始學習階段,教師不需過于干預繪畫內容,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生對技法的感悟上。在學生基本了解技法之后,尤其是握筆的姿勢,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藤蔓植物的繪畫,包括葡萄、絲瓜與黃瓜,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想象力。在此期間,學生聯想到絲瓜,教師滲透絲瓜的藤蔓結構,這樣學生會將其想象為蟲子或者小蛇,更好地調動學生繪畫技巧[6]。除此之外,教師要思考到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可一味地強調學生繪畫創新,這樣會扼殺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且增強學生對畫面布局的掌握,強調畫面層次性的彰顯以及景物之間的結合,凸顯線條變化與筆墨濃淡特點,不管是花鳥魚蟲還是山水人物,都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上占據的主體地位,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4.發揮“玩”的作用,強化學生繪畫水平
傳統美術教育枯燥乏味,比較單一,在學生學習國畫上這種方法不適合,所以教師可以適當抓住學生的天性,通過此種特征帶領學生“玩”,將“玩”貫穿在國畫教育環節中。借助濃墨畫創作聲色線條,之后引進淡墨與水點,憑借水的張力與宣紙的特殊性,將畫賦予美好的紋理。接下來引導學生自主創作[7],對水量以及點墨時間進行分析,由此強化學生對國畫創作手法與技法的了解。為了鞏固學生繪畫水平,可以關聯到學生的生活,比如鼓勵學生將之前記錄的點滴進行配畫設計,或者通過節日訓練學生繪畫能力,在母親節或者父親節時,帶領學生以畫信的模式制作母親節與父親節禮物,彰顯美術教育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最后組織學生進行繪畫展覽活動,合理添加課外繪畫內容,在不斷感受與技藝交流中提升學生美術綜合技能。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中引進國畫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國畫內容中的文化精髓,升華學生情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且采取科學的措施適當豐富教學內容,包括美術課程問題、國畫教學意義,從鼓勵學生欣賞國畫,激發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尋找國畫內在韻味、強調示范教學,提高學生創造力,發揮“玩”的作用,強化學生繪畫水平等,擴展學生國畫的學習視野,不斷提高國畫教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佳音.趣味韻味滋味:小學美術國畫教學之“三味”[J].華夏教師,2017(12):78-79.
[2]宋林薇.淺議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材整體觀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2017(8):12-13.
[3]王月.與學生一起“看見”:國畫寫生校本課程教學感悟[J].小學教學參考,2018(21).
[4]龔丹燕.與國畫結緣,讓課堂生輝: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國畫教學淺談[J].學苑教育,2019(5).
[5]荀洋.小學國畫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J].情感讀本,2017(27):6.
[6]楊云飛.新時期小學美術寫意花鳥畫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11-14.
[7]鄭巧靈.基于中小學美術教科書中中國畫課例的分析[J].新課程(中),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