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
◆摘 ?要: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現代詩因為富有韻味、意境深遠、語言獨特、情感豐富等基本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九課為例,簡單闡述在小學階段進行現代詩教學時,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在現代詩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用兒童喜歡的方式設置教學環節,在強化兒童審美體驗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現代詩;基本特點;兒童視角;語文素養
一、現代詩歌教學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兒童想象空間的缺失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筆者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教學場景:在教室里,教師逐字逐句的分析現代詩,在解讀文本時重心往往落在對內容的關注與挖掘上,造成兒童想象空間的缺失;在辦公室里,教師一邊批改作業,一邊抽查學生對現代詩的背誦,并且要求一字不差。毫無疑問,這些現象都是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對現代詩歌教學的荼毒。
梳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不難發現在對小學至初中各學段詩歌教學的描述中有一些詞語反復出現:想象、體驗、領悟、體會、體味,這就告訴我們:讀詩僅用眼睛看仍遠遠不夠,除了分析文字本身,更重要的還應通過文字觸發聯想,在大腦中形成更多與詩相關的畫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詩歌所要傳達的感情。
(二)兒童審美能力的缺失
詩歌一直被認為是最有靈氣的文體,它所具有的想象之趣和語言表達之美,是其他文體所不能比擬的。現代詩歌的文體特征和文本的審美價值原本應該是現代詩教學的重點,現在反而讓位于內容分析,這是值得重視的教學誤區。
兒童的審美能力缺失,主要體現在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兩方面的不足。在現代詩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將自己的見解或情感直接灌輸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有時候的提問不當,會讓學生無從發言。教師便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理解傳授給學生,甚至直接以筆記的形式要求學生。另外,在現代詩的審美創造方面,學生學習完一首現代詩以后,只是理解了詩意,但是沒有明白詩性語言的獨特之處,也不能夠用類似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總之,學生很難通過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從兒童的視角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一)緊貼兒童認知,把握現代詩歌教學的度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初步”就是粗淺地、初始階段的了解,不需要很全面,也不需要很深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牢牢把握好這個度。
首先,教師不要對詩歌中的意象過度解讀。例如在《繁星七一》中,“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等意象只要求從兒童認知的角度進行解讀,在理解了字面意思后,適當想象詩歌所營造的氛圍和意境,從而讓學生明白詩歌所要表達的是作者對兒時與母親生活場景的懷念,表達的是對母親的深深眷念之情即可。
其次,關于詩歌的知識不要過度拓展。在小學階段,學生只需要明白現代詩歌在格式上不同于古詩,沒有固定的要求,句子可長可短,字數沒有限制。另外,現代詩在韻律上相對自由,可以有韻腳,也可以沒有韻腳。關于現在詩歌的其他的知識,如風格流派等,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外自主拓展,而不應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展開。
最后,不要過多探討詩歌的表現手法,獨特的語言表達不要過多分析理解。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但是站在兒童的視角,他們不理解“賦、比、興”,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度弱化強調或者簡單處理詩歌的表現手法。例如《繁星一五九》中,我們可以簡單處理為比喻,作者將自己比作小鳥,把母親的懷抱比作鳥巢,并由自然界的風雨過渡到心中的風雨。
總之,現代詩教學不應該出現過于學術化、成人化的講解評析,教學要貼近兒童的鑒賞水平,回歸簡單。
(二)契合兒童認知,抓住現代詩教學的重點
現代詩不同于其他文體,其語言以及語言形式沒有嚴密的邏輯性,但它有四個基本的特點:富有韻味、意境深遠、語言獨特、情感豐富。因此,現代詩歌教學要區別于一般文體的教學,一定不要逐句講解和分析,而應該基于現代詩的基本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筆者認為,教師要把握兩個基本方面展開教學活動: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味和語言表達的獨特,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以及其中的豐富情感;另一方面要重視讓學生展開想象,不要以自己的認識局限學生的想象力,而應該借助學生的想象,增強詩歌的感染力,從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三)尊重兒童審美,鍛煉現代詩歌創作的能力
讀寫結合是學用一致原則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小學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寫詩,把看到的、想到的,通過自然的想象、有趣的比擬編織成詩作。但是,兒童的知識儲備畢竟有限,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視角評判孩子的心聲,也不能強求孩子一定能寫出一首完整的詩歌,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審美能力。
總之,現代詩富有韻味、意境深遠、語言獨特、情感豐富,是促進學生認知體驗和語言表達的絕佳載體。教師要在把握現代詩歌基本特點的基礎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從兒童視角出發,將童詩的誦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審美體驗、語言表達等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現代童詩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葛衛紅.淺探小學語文現代詩的基本特點與教學范式[J].語文教學通訊,2020(04):45-46.
[2]麥玨昉.語用、思維、審美:現代詩歌教學的“鐵三角”[J].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19(10):56-57.
[3]周登峰.現代史教學管窺與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2013(10):29.
[4]孫媛媛.童詩教學,別讓兒童的視角缺位[J].江西教育,2017(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