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芳
◆摘 ?要:低結構材料是來源于生活之中,且幼兒能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其功能多、可變性強的特點,能夠大大的激發幼兒的游戲自主性。而小小的瓶蓋就是幼兒日常可見的低結構材料之一,如果將瓶蓋投放到教學游戲中、區域活動中以及戶外游戲中,幼兒在與瓶蓋的直接接觸、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將會獲得更多他們自身所需要的經驗。
◆關鍵詞:瓶蓋;教學游戲;區域活動;戶外游戲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應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游戲材料應強調多功能和可變性。”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游戲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正如小瓶蓋,便是結構簡單而且方便幼兒獲取的一種低結構材料,小小的瓶蓋有大大的用處,投放到各種活動中去都能讓幼兒有辦法使其大顯身手。
一、小瓶蓋,大發現——在教學游戲中的體現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班級所有幼兒都參與的教育活動,而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瓶蓋,材質、大小、顏色應有盡有。那么把這些瓶蓋運用到集體教學活動中去,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在一次數學規律排序的教學活動中,我便把瓶蓋運用進去了,利用瓶蓋的大小、顏色、圖案等特點,組織孩子們開展排序游戲,雖然是集體教學活動,但是孩子們依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進行游戲,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排得復雜,而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可以排得簡單一些,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環節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嘗試有規律的排序,從而發展幼兒的推理能力。
此外,小瓶蓋也可以制作成教玩具在語言活動中使用,將小瓶蓋制作成故事中相應的指偶玩具,我利用指偶來講述故事,孩子們聽得特別入迷,因此,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內容。在表演故事的游戲環節,孩子們利用指偶與同伴一起表演講述故事,也特別的開心。
小瓶蓋的體現不止在數學和語言活動之中,在科學活動、音樂活動、美術。
活動等集體教學活動的游戲中都有它的身影存在,也有它的價值體現。
二、小瓶蓋,大用處——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活動形式之一,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自由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當教師賦予幼兒更多的動腦動手機會時,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因此,在各個區域中投放了各種各樣的瓶蓋引導幼兒去探索,去游戲。
比如在美工區,以主題“動物王國”為例,瓶蓋的用處可以體現在“瓶蓋貼畫”“瓶蓋手工品”等方面,在美工區活動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取瓶蓋以及輔助材料,有個孩子選取了一個紅色的大瓶蓋和三個紅色的小瓶蓋,在利用黑色卡紙,做了瓢蟲媽媽和小瓢蟲,在制作了一片綠色的大葉子當作它們的家。還有個孩子選取了各種顏色但大小差不多的瓶蓋,在一張白紙上拼出了一條魚,并用記號筆添畫上了水草,變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還有兩個孩子或兩三個孩子一起相互合作用瓶蓋做其他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幼兒在美工區用一只只的瓶蓋表現了自己所理解的美,并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美。
而在益智區,瓶蓋的用處也是非常多的,我用瓶蓋制作了小鳥對對碰,孩子們可喜歡了,經常叫上好朋友一起玩,對對碰的游戲規則是想辦法把兩只相同的小鳥碰在一起才能吃掉,這就需要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多吃幾對。除了對對碰,還給孩子們做了五子棋、飛行棋、跳棋等多種棋類游戲,難易程度不一,幼兒可以自由挑選。對對碰和棋類都是我們教師做好的成品益智玩具,因此還有其他的,是孩子們自發的游戲,比如,有次晨間來園活動,在益智區里我發現兩個男孩子各拿著一筐小瓶蓋,輪流倒在一面小鏡子上,好像是在觀察有幾個小瓶蓋可以停留在鏡面上,誰的瓶蓋停留得多。剛開始,他們倒得很快,導致瓶蓋嘩啦啦地朝四處滾去,一兩個瓶蓋勉強留在鏡面上,玩了幾次后,他們似乎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傾倒的速度開始放慢,甚至變得小心翼翼。這種玩法是我所想不到的,同時也不明白其中的樂趣,但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能驅使他們玩好久,這大概是瓶蓋的力量也是探究的力量。
孩子們在建構區也發現了小瓶蓋的許多用處,有兩個孩子在用瓶蓋壘高,他們不斷地嘗試著怎樣能用更多地瓶蓋壘得更高。在前幾次的嘗試中,我發現倆孩子在選擇瓶蓋上比較隨意,拿到什么瓶蓋就放什么瓶蓋,不管大小,也不管高低,因此,由于大小高低不同,導致了不穩地現象,稍微壘高些便容易倒塌。而在一次次地嘗試中,這兩名幼兒開始發現擺在越下面的瓶蓋越是重要,大小、高低都要匹配好,只要“地基”穩了,就能壘得高。而其他小朋友也會把瓶蓋添加到他們認為合適地地方,如大家一起搭建了動物樂園,有的孩子會建議用瓶蓋鋪成樂園里的一條條路。
在不同的區域,瓶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孩子們在不同的區域利用瓶蓋探究他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專心創作著屬于他們自己的作品。
三、小瓶蓋,大遐想——在戶外活動中的作用
幼兒的靈感是無窮無盡的,他們經常會讓你出乎意料,并贊嘆不已,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沒有任何限制的。瓶蓋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玩法,放在我們成人手中,也許瓶蓋就是瓶蓋,但是放在孩子手中,孩子眼里的瓶蓋也許是閃著神奇的光芒的,能讓他們有所遐想,引領著他們不斷地去探究。在孩子手中,瓶蓋能玩出各種不同的花樣。其實,小瓶蓋不僅僅是投放在教學活動和區域活動中,還可以投放到戶外活動中去,也會有一番新的創意。
一次戶外活動時,我出示一大筐瓶蓋,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取瓶蓋進行游戲。剛開始我并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就想看看孩子們會怎么玩。對于常見的瓶蓋,孩子們攢在手上卻非常的興奮。有的孩子在玩打瓶蓋的游戲,一個瓶蓋放在稍遠處的地上,另一個瓶蓋用手指彈過去,目的是能打中遠處的瓶蓋。到后來變成了好幾個孩子自發的組隊比賽誰打中的瓶蓋多,當看到他們為隊友打中瓶蓋而歡呼時,別提有多激動了。
以上便是小瓶蓋在各個游戲活動中的妙用,小小的瓶蓋用它小小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們,吸引著幼兒不斷與自己相互碰撞,碰撞出好玩的游戲,獲得提升自我的經驗,促進了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幼兒園工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