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菁
摘 要:我國的傳統藝術不僅內容題材廣泛,其內涵也十分豐富。本文通過簡要闡述傳統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重點介紹了中國傳統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幾點應用策略。
關鍵詞:傳統藝術;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4-0-02
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之中,實際上也是對我國當前所倡導的多元化美術教育的一種響應。在進行傳統藝術文化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到我國的一些寶貴的藝術珍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增強他們的整體藝術修養和學習水平。
一、傳統藝術的概念內涵
我國的傳統藝術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十分豐富多彩。比如傳統繪畫藝術、傳統剪紙藝術、傳統園林藝術等都有著非常豐厚的歷史積淀,且都有這輝煌的藝術成就,透著身后的文化底蘊。這既是我們國家的藝術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所謂的傳統藝術,實際上指的就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所特有的一種藝術文化或者說文化精神,在經歷過漫長的時間洗禮之后以特有的方式不斷地傳承與發展。傳統藝術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背景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模式,這種藝術的積累與沉淀最終形成具有獨特氣息的傳統藝術形式。[1]
二、傳統藝術元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將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元素融入其中,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更大的接觸興趣,同時也能夠讓他們獲得一個更加濃郁的藝術氛圍,從而對于相關的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并能夠自主地去傳承我國傳統地民族藝術與民族文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早期地傳統藝術文化的教學,不僅僅能夠有效提升其文化底蘊,同時還能夠更好地拓展其知識面,進而增強其傳統藝術修養。
(二)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學生可以從這些傳統藝術元素的角度入手進一步深入到剪紙、雕塑以及民間手工藝等一系列的藝術認知領域,對于我國的藝術類型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進而提升他們對于傳統文化藝術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他們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與藝術審美水平
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者無窮的創造力,美好藝術的熏陶將能夠有助于他們自主地進行模仿與創造,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并逐漸嘗試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展現自身的感受與思想。并且也能夠幫助學生將這些傳統的藝術元素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構建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融合了傳統藝術與現代文明的美術作品,與此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2]
三、傳統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合策略
(一)借助民間美術工藝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出了五彩繽紛的藝術作品,并通過各種途徑,比如“絲綢之路”將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傳至歐洲,甚至全世界,不論是絲綢刺繡藝術還是雕塑茶葉工藝,都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與追捧,其中尤其是要以中國瓷器為代表。中國的瓷器藝術作品中既有著色彩鮮艷明麗的唐三彩,也有著素養清新的青花瓷,還有這質樸通透的白瓷,此外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瓷器,這些瓷器不僅僅蘊含著豐富多樣的文化含義,還體現著美術中色彩之間的搭配以及紋理之間的構圖,可以說是一種獨具匠心的藝術珍品。將這些傳統民間藝術適當地滲透到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我國的民間民俗文化,并從這些豐富多彩的工藝美術作品中,來深入地認知到傳統文化地無窮魅力,而其中所蘊含地濃郁的民俗風情,則充分體現在學生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一不是在彰顯著人民群眾的智慧與才能。通過學習相關傳統的民間藝術,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與認知民族藝術與民族文化,并逐漸激發學生對于藝術以及美術學習的興趣與熱情。[3]
比如,在教學小學美術中的“頭飾與帽子”這一部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知與了解我國不同民族的不同頭飾藝術文化來輔助學習。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就不同民族文化中所衍生出的不同的頭飾藝術進行合作探究與交流探討。其中可以小組內的成員可以自由分工,有的學生需要負責搜集不同民族頭飾文化的歷史演變資料;有的學生則需要負責搜集不同民族頭飾藝術的圖片資料;還有的學生則需要整合與分析所有資料,最終通過手抄畫報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不同小組的學生都要上臺展示自己小組關于民族頭飾藝術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簡單介紹,而教師則需要分別從學生展示成果的美觀性與藝術性層面上進行打分。通過定期開展這種藝術活動,在幫助學生學習相關教材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
(二)通過鑒賞傳統藝術作品來感悟傳統歷史文化
中國傳統繪畫有著十分漫長的歷史傳承,歷代的繪畫藝術,無論是從繪畫作品的內容選擇上還是從繪畫作品的形式展現上,都集中體現出不同歷史階段的人文歷史底蘊、審美情趣、藝術成就以及文化內涵等。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共同來鑒賞各個歷史階段的繪畫藝術作品,一方面能夠學生直觀地看到具有生命力的繪畫歷史文化;另一方面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繪畫知識與繪畫歷史的同時,也能夠促使其更加深入地掌握與了解傳統的歷史與文化。在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的繪畫技術,更要讓學生全方位了解繪畫作品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只有讓學生深入認知到繪畫者所生活的時代,才能夠幫助其領悟到相關的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以及藝術表現力等。
比如,以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例,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鑒賞這幅經典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來深入感悟作品所描繪的場景以及所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先為學生講解整個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那就是五代時期南唐顧閎中創作的南唐巨宦韓熙載在自己府上夜宴的全過程。其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前準備好相關的道具以及場景的布置,而學生則需要結合自己對于畫作的初步了解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分別打扮成畫中人物的樣子,也就是需要穿上唐朝的官服官帽,戴上假發,從而使其能夠全身心沉浸在畫作所渲染的情境之中。學生在經過反復的實景模擬之后,相信能夠感受到繪畫主角韓熙載雖然外表快樂,但是內心卻有著自己的惆悵與憂郁。而通過這種“情景模擬”與“人物體驗”式的傳統藝術鑒賞活動,學生們能夠借助于認知與理解藝術創作的歷史背景,來真正地感悟到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精髓,讓學生能夠從藝術地角度更加全面與立體地認知傳統歷史與傳統文化。
(三)借助傳統文化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來說,相較于幫助學生掌握與學會專業的繪畫技巧和專業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相關的藝術熏陶來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在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與普及之下,很多家長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孩子的藝術修養與審美品位。其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傳統藝術文化元素的形式來達到實現該教學目標。其中我國的傳統文化都是歷代人民群眾的勤勞智慧結晶,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真實體驗與真實認知,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文知識與歷史底蘊。此外,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之中,能夠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提供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的美術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接觸到更加璀璨的藝術人文知識,從而使得學生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進而自覺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與發現更多的藝術之美,潛移默化中有利于學生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的提升。
比如,在講到關于“色彩的冷暖對比”這一專業的美術理論知識的時候,小學美術教師也可以充分運用京劇藝術來進行課程導入,讓學生更加直觀與深刻地認知與了解冷暖色彩所蘊含的不同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關于京劇藝術的《說唱臉譜》這首音樂作品,其中該首音樂作品中涉及京劇藝術中不同臉譜色彩所代表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學生結合音樂作品中的歌詞唱腔以及多媒體屏幕展示的臉譜畫面,能夠深入了解色彩在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性格以及彰顯人物思想情感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這種形式來引導學生去學習相關的“色彩冷暖”,可以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沖擊,讓學生對于冷色調與暖色調有一個更加深刻與立體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臉譜藝術與京劇藝術等傳統藝術元素的融入來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有利于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
四、結束語
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小學生能夠自發主動地參與到相關的傳統藝術活動中,從而真正發揮出傳統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最大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偉.芻議少兒美術教育中的個性發展[J].讀天下,2016(23):165.
[2]代靜.少兒美術教育對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5,28(01):12.
[3]余娟.淺談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