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敏
摘 要:為了適應我國目前初中課堂教學體制的不斷變化,歷史課的教學模式也需要隨之做出相應改變。由于歷史課程相對單調、枯燥的本質特征,初中的教學授課也相應的有些呆板,再加上歷史課本上繁多的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影響,給學生的歷史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在初中歷史課堂借助歷史故事教學方法這一方面進行了討論與實踐,希望有利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教學;歷史課堂;歷史故事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2-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59
從目前來看,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繁多,教師教學方法較為枯燥,教學工具的使用單一,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除此之外,由于初中教學體制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為了應對高考不得不把所有時間用在埋頭苦讀上,使得教學方法呆板,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效率不高。這些因素都說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和發生地點,容易對歷史內容記憶不清、模糊。所以,使用新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學習效果,加強創新,成為現在歷史教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歷史故事教學法的含義和意義
歷史故事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將合理的有關聯的歷史典故或歷史故事融進課堂教學。教師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實施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有效的學習,提高其自身的學習效率。
歷史故事教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情境當中,了解故事的發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完美體現了情境教學的優點。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歷史、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印象,并且培養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設計合理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疑點,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積極交流,相互探討、學習,提高合作探討的能力,培養團結友善的合作精神。
二、科學借助歷史故事優化歷史課堂教學
在初中各學科的教學當中,也許由于歷史大多記載與學生生活較遠的事情,學生對歷史科目的學習明顯熱情不高。再加上歷史課程本身的枯燥乏味,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相對死板,教學內容過于復雜,不利于學生輕松的學習,直接影響了學生投入歷史學科的學習精力和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歷史課教學當中,敘述性的教學方式更被廣泛應用,所以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運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借助歷史故事提升歷史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選取一些較為著名的歷史故事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引用著名的歷史典故,合理運用在課堂教學當中,調動學生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將自身帶入到當時的歷史人物情境當中,增強歷史對學生的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有助于學生深入認識歷史、了解歷史。
不同歷史內容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發展故事都可以引發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來展開教學。例如可以通過林則徐戒煙這一故事來引出甲午中日戰爭以及后續《馬關條約》的簽訂等一系列歷史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和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促進學生對歷史內容的有效理解和鞏固延伸。
除此之外,歷史故事法在教學中的應用還可以通過戲劇教學和人物扮演等來實現,在轉變教學形式的同時還能夠吸引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加到課堂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來,對于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從歷史發展來看,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具備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性,教師可以通過充分研究歷史發展中的背景和相應的故事來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同時還能夠組織有效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扮演,讓學生充分融入歷史人物角色中去,獲得更深的認識,提升教學質量。
(二)借助歷史典故促進學習效率
在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由于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所投入的學習精力不夠,而且對大部分的歷史知識沒有深層次了解,使得許多的歷史教學內容并不能如期完成。要想解決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插入一些較為經典的歷史故事,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些典故,更好地去學習課程的內容,擴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
初中正是學生的黃金發展時期,這段時間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階段,教師更應該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比如學到近代戰爭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一些較為經典的抗戰事件,通過學習抗戰英雄的光輝事跡以及他們保家衛國、浴血戰場的英勇精神來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精神。
(三)借助歷史影片擴寬歷史學時
在初中的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多媒體的應用給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程中涉及的歷史典故在課堂上通過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手段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融入歷史事件的氛圍當中。比如,當學生學習關于解放戰爭的歷史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影視資料或者相關紀錄片視頻,讓學生觀賞視頻內容,了解革命先驅們是如何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進行反抗和斗爭的,感受他們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努力提高自己,同時教師也可以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
(四)借助歷史故事促進學生知識構建
在初中的歷史課程教學中,以知識點為線索了解歷史事件并背誦的教學方法被很多教師運用,然而歷史學科盡管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則相對細碎,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準確記憶和了解,還會讓學生在學習階段產生記憶錯亂,不利于知識體系的良好構建。將歷史故事法引入歷史課堂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能夠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歷史記憶,使學生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充分了解,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方面綜合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創新教學理念和發展形式。
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發展是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保障,教師應當充分發展和提升歷史故事教學形式,讓歷史課程與學生的學科認知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認識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歷史課程教學內容的展開是由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推動的,將這些歷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進行講解和傳授,對于學生理解體系化的歷史事件至關重要,也是豐富和發展學生歷史思想,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創新學生思維體系構建的重要路徑。例如,在歷史課程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將俄國十月革命的發展事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背景進行介紹和分析,通過聯系來充分分析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指導價值和歷史推動作用,促進學生歷史知識與價值觀念之間的有效轉化,從而促進學生國內外歷史內容的綜合認識和體系化思維構建。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初中歷史課程逐漸從應試化教學轉向培養學生綜合化的歷史認知,因此在歷史故事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培養和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和感受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和挖掘歷史事件的背后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之情,讓學生在無形中認識歷史和了解歷史,促進學生歷史認知水平的提升。
(五)借助鄉土歷史故事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結合歷史教材上的知識點對地方歷史文化進行適當的補充,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更好地接納吸收新知識。
在歷史內容教學中可以充分結合當地的歷史事件或者名勝古跡來展開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還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有效鞏固和提升,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內化。歷史故事教學法的實現需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來開展,還需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來開展,被學生所熟知的歷史鄉土故事在教學內容中的融入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轉移到教學內容上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課堂中講述土地改革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革命遺址和標志性建筑,從而了解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綜合背景來分析土地改革的歷史發展必然性及其后續影響。將這些歷史事件與課堂歷史內容相融合來展開教學,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結合鄉土歷史文化深入挖掘歷史價值,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古代有講書一說,通過舉辦故事會、文化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讓參與其中的學生學習到很多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知識,加深他們對家鄉風俗文化的理解。校本活動組織故事會,邀請一些當地名家或見多識廣、閱歷豐富的老一輩和經歷過歷史的人來講述他們的經歷,分享他們的故事,以小見大,從而反映出當時地區的發展形勢。事后讓學生自己去整理、收集他們感興趣的歷史話題,進行加工整理,寫成鄉土歷史故事,供大家相互學習交流。這樣在增長學生閱歷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本身所具有的枯燥乏味、繁多復雜的特質和教授方式的單一,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學工具的單調,使得學生對于歷史科目的學習缺乏興趣,并且由于課程中為了應試教育,也使得教學知識較為單調,歷史學科的分數所占比重等都導致學生對歷史的所投精力較少,這也是有的歷史課程課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而通過運用教學故事來教授歷史課堂內容,可以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深入了解,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記憶,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并且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尤平.歷史故事與德育教育[J].時代教育,2012(18).
[2]趙士祥.神入歷史與理解力培養的教學研究——以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為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6).
[3]劉麗紅.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