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鵬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學領域中的不斷深入與實施,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的教學任務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也要將這一教學任務有意識地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實現,從過去傳統的單一講述理論知識的模式中脫離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和歷史學習能力,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促進個人的成長與進步。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概述;策略與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及教育部門對學校及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要求以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為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可謂意義重大,不僅能幫助學生正視歷史學科學習,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學習水平,更有利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點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概述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所獲取的歷史學習能力、歷史態度及歷史觀念。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國家基于現代社會發展情況及人才選拔標準所設定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對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待和分析歷史及現實問題,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提高對國家及民族的政治認同感,更好地培育愛國主義情感。在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核心理論是歷史唯物史觀,核心思維是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為其核心方法,希望學生具備擁有歷史解釋的核心能力以及家國情懷的核心價值。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幫助學生形成辯證看待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及時吸取并借鑒相關的歷史經驗,從而避免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理想。
二、培養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策略與方法
1.深挖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歷史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作為唯一正確的歷史觀,這就要求歷史學科教師要從深挖歷史教材內容入手,在講解授課的過程中,滲透透過現象本質的學習方法,對歷史唯物主義形成正確的觀念。在對學生分析封建制度的衰敗是歷史選擇的必然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引導,再結合具體的歷史實例進行佐證,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并客觀分析歷史事件。
2.理清歷史時間,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
所謂歷史時空觀念是對事件發生時間進行聯系和分析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歷史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清楚地掌握某一歷史事件段內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還要將歷史進程中的各個片段進行串聯,形成完整的歷史體系和脈絡。比如,在教學中國古代朝代演變和更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用朝代滅亡的原因與下一個歷史朝代興趣的背景進行銜接,再加入相關的歷史人物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鏈條和構建歷史時空觀念。
3.借助史料分析,培養學生歷史實證能力
歷史學科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對史料的實證和分析,因為歷史的學習是以史料發掘和驗證為依據的,因此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講授時,要加強對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的補充和閱讀,幫助學生擴充歷史視野,提高歷史分辨能力,這樣在以后接觸新的史料時就會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和思考。
4.以問題為引導,培養學生歷史理解能力
歷史理解能力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只有對歷史事件進行正確理解與分析才能對歷史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作為講課方式的引導,給予學生分析問題正確的方向和方法,理性、客觀地理解并分析歷史事件和人物,從而從真正意義上提升歷史學習水平和能力。
5.學習歷史故事,培養學生歷史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力量,是每一個國人都應具備的崇高素養,在中華歷史中擁有數不盡的民族英雄和故事,學習并繼承革命先輩身上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力量,是歷史學科學習的重點。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優秀的歷史人物和故事來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讓學生擁有高尚的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時期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養,是走向現代化知識青年的重要學習內容。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認清當前自己肩上的教學重任,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理念中轉變出來,運用更多真實和歷史案例和故事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歷史視野,擁有客觀、科學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與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定彪.關于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7):166-167.
[2]張榮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思考與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