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田
【摘要】數學學科的邏輯性特點較強,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問題來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其動腦思考是教師教學的有效方法,問題鏈就是基于這一前提而產生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一個不斷深入挖掘的過程,因此單一的問答模式難以滿足學生思維的發展需要,而構建問題鏈則能夠有效強化學生思維,使其不斷加深思考,沿著由問題改造成的“階梯”一步步上升,開啟探索數學的旅程,由此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問題鏈? ?高中數學?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151-01
問題鏈顧名思義就是由許多個問題串聯而組成,這些問題通常圍繞相同的教學主題或目標而展開,并遵循嚴謹的邏輯結構。與傳統的問題教學法中師生一問一答的模式相比,問題鏈更能錘煉學生的思維,使其圍繞某一知識內容反復進行思考,由表及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基于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鏈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從三個方面去探究如何基于問題鏈來構建高效課堂。
一、巧妙鋪設背景,基于話題引出問題
知識背景對于啟發學生思維、助力解決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在構建問題鏈時,若學生對與問題相關的內容不熟悉時,則容易降低課堂效率,并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去設計問題鏈,巧妙鋪設與問題相關的知識背景,構建一組主題性、指向性較為突出的問題鏈,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過渡到所要學習的主題內容當中,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合唱比賽時隊形排列這一案例為背景來引出知識內容,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張合唱隊形,通過觀察一共有四排,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鏈:①從第一排到第四排每一排共有多少名同學?②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人數相差多少?第二排和第三排以及第三排和第四排的人數又各相差多少呢?③如果直接看第一排和第四排,你能發現什么?……在著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數每一排的人數,并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在找到答案之后,學生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每一排相差的人數都是固定的,如果每一排按照固定人數遞增,那么可以直接由第一排的人數判斷出第四排的人數。通過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到每一排隊伍的人數就是一個等差數列,在這一知識背景下學生對等差數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對其中的等差變化規律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構建問題階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提問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在設計問題鏈時,要秉持這一理念,依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構建階梯式的問題,使問題的難度逐步上升,讓學生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潛能,并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進行高效率的自主學習,以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一課時,當講解n項和公式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①等比數列bn為公比為1的等比數列,首項b1=b2=……bn=2,那么該數列的和應該如何表示?②等比數列an為公比為-1的等比數列,首項b1=2,該數列的前n項和是多少?③等比數列cn的公比為2,那么該數列的前n項和是多少?這三個問題分別給出了等比數列求和時常見的幾種情形,其中以①③是求和公式的兩種情況,而②中負數公比是學生在解題計算時經常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在這三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由淺入深一步步地探索等比數列前n 項和的求解方法,并加深對負數公比這一情形的認識,每求解出一個問題,學生就踏上新的“階梯”,對所學的內容有更深一層的領悟,最終在這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品質,并進行了高效的課堂自主學習。
三、鼓勵學生提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只有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完全調動起來,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效率。在基于構建問題鏈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提問當中,讓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提問彼此,使每個人的狀態都“緊張”起來,在這過程中積極動腦思考,在緊湊的氛圍中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教學《算法與程序框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最初始的程序框圖,輸入一個條件,然后讓一名學生根據條件和程序要求進行計算,在得出正確答案后,繼續添加條件,設置一個新的問題,讓下一名學生在新的條件下繼續進行第二輪的計算,按照此規則進行下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作為問題的解答者積極動腦思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求解程序框圖最終得出的數值,另一方面又作為問題鏈的設計者,將自己的答案重新轉化為新的條件,向下一名學生展開提問。在這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們如同參加接力比賽,每個人都保持著高度的課堂注意力,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提升了個人的學習效率,并在這過程中反復練習了算法與程序框圖的相關運算,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
結語:綜合上文,通過圍繞教學主題內容構建問題鏈是鍛煉學生的學科思維、提升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要從多個角度去鉆研和創新問題鏈,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做合理的延伸,巧妙鋪設問題背景,層層遞進提問,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等等。總之,教師要在“深度挖掘、遞進推向”的理念下不斷創新問題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李佳. 基于構建問題鏈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 高考, 2020(35).
[2]吳國龍, 鄧艷美. 關于構建問題鏈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思考[J]. 南國博覽,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