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桂霞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剛步入校園,在心理發展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紀律意識較弱,導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出現一定的困難。班主任應堅持愛的教育,秉持為人師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愛融化孩子內心的堅冰,以立德樹人的信念引領孩子更好地前行。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立德樹人;愛的教育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做到用心愛人,用愛育人,以生為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努力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助力。
一、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提升教育責任感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要走近學生的內心深處,用感化教育逐漸讓孩子洞悉教育的意義,體會到教育的價值,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愛,是促進學生進步的動力之源,是緩解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是促進學生成長的法寶。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會加快成長,學習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耐心是愛的表現,耐心是展示愛的一種方式,千萬種語言都不如耐心地傾聽、贊賞和鼓勵。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用耐心呵護他們健康成長,用愛推動他們不斷進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愿意做愛的使者,秉持科學教育觀開展工作,真正地走進學生的生活,用愛交流,做一名真正的良師益友。在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后進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上表現為缺乏主動性,在行為上常常不能管住自己。由于他們已經形成了自主意識,認為自己是一個大人了,所以,教師如果盲目地批評他們,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采用的方式是半批評半引導的方式。有一次上課,班里的一名后進生搗亂,我當時并沒有對他采取任何管束,而是課后把他叫到辦公室,詢問他搗亂的原因,并在他同意的情況下為其制定了以后搗亂的懲罰措施。慢慢的,我倆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這個孩子也逐漸成長了,不僅遵守課堂紀律,還帶動身邊的很多孩子一起進步。
二、樹立互愛意識,讓班級管理形成良性循環
在打造優秀班集體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管理計劃,教學管理的目標和方向就會不清晰,教學管理就會缺乏針對性。素質教育明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仍是被動學習,學習壓力和負擔沉重,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學習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教學管理中,教師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沒有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需求,因而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經常利用早會和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如誠信教育、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教育等。很多孩子因為年紀小,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是很難自己處理問題,在我多次引導之下,他們終于形成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即使有些問題不能正確處理,也能一五一十地講述清楚事情的經過,加速了解決問題的進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打造優秀班級應該用心愛人,用愛育人,從多方面著手發揮愛的合力作用,這是我們每一個班主任的責任。
三、教育于小處著手,耐心和教育并存
教育是教師首先在心上開出花來,再將開花的技巧教給孩子們。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樹立愛的觀念。對孩子們愛的付出體現在方方面面,要從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在班級管理中,愛與耐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多指出孩子每天的進步之處,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愛,并且教孩子學會用愛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一、二年級學生獨立意識增強,容易出現一定的逆反情緒,因此,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在班級里我制定了考核制度,設置一個班級事件記錄本,表現不好、被其他任課教師批評的孩子,我都在放學后與其交流和溝通。還針對每個孩子的錯誤和優點進行著重記錄,每周五時再對孩子們一周的表現進行總結,然后用獎品適當獎勵。對于一些行為不好的孩子,我經常耐心教導,直到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改正。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里遲到早退的現象、打架的現象、不誠實的現象都減少了。實踐證明,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擊學生,要懲罰和獎勵相結合,用最合適的辦法進行教育疏導。
班上有一名學生不愛與別人交流,行為習慣也特別不好,愛罵人,與同學相處一言不合就喜歡動手,班上的同學總是被他欺負。我多次請他家長來校,但他仍然屢教不改。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讓他自己監督自己,有任何小的進步都表揚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后來他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他總是主動跟我匯報學習情況,還經常跟我講述自己的生活。我深感到,這就是真正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
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期,學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消除其成長過程中的消極情緒,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發揮家長作用,優化教育效果
在最初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一味地強調自身的作用,讓自己在班級的管理中處于領導者的地位,完全忽視了家長的作用,后來逐漸意識到,家長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要積極調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在班級管理中,要不斷豐富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家長一起正面引導孩子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多與家長說說話”類似于這樣的活動會促使學生和家長更好地溝通與交流,讓家長參與到班集體的建設之中,使班級的凝聚力更強。
五、正確對待告狀行為,減少班級違紀現象發生
學生告狀行為的出發點往往是想讓教師懲罰其他的學生或者制止對方的行為,這與當下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而今,小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所占比重較大,而且多數由爺爺奶奶照顧,隔代教育容易導致孩子被溺愛,任性、淘氣得不到應有的懲戒,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遭遇挫折時心靈很容易受傷,稍微不順心意就會哭鬧不止。他們的嬌弱必須得到根治,要引導他們學會“勇敢”“寬容”“友愛”,提高他們經受挫折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此類教育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潛移默化地進行,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學生自身的性格以及后天成長環境的差異使得他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行為特點,因此,教師應該開展有差別的教育,因材施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讓學生感覺到與他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學生愿意與人合作的欲望。還可以利用文藝作品特有的藝術魅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講故事、一起看圖書,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與他人相處時懂得關心、互助,遇事學會與人商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以“規則”為導向的學生告狀行為,學生對教師的任務或者設置的規則有著刻板的遵守意識,有任何違反規則的現象都是不允許的。在處理基于規則而產生的告狀行為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了解基本行為規則和游戲規則,讓學生理解規則的重要性,學會遵守規則;也可以經常與學生玩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制定的規則;還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故事、繪本等向學生講解學生一日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規則,對于有必要查清的問題,必須查清并進行處理,對匯報情況和積極維護規則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對于沒有必要查清的問題要給與適當的解釋和說明,對違規行為及時糾正。教師應該成為一個正義的化身,引導學生維護規則和班級秩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學生增強班級歸屬感。
班級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要堅持愛的教育,秉持愛的觀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推動班級建設良性循環,實現班級管理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辦有生命力的學校——山西省陽泉市礦區紅嶺灣小學[J]. 青少年日記:小學生版, 2015,(7).
[2]周薏.懲罰,也是愛的教育[J].成才之路,2010,(008).
[3]周蘇蓉.播種愛的教育,在感悟與思索中前行[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2013.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