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語文的課程是學生的基礎性課程,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語文課程的學習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生生涯,因此,教師應該設計合理的教學課堂,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重視語文的學習,“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提升自己的學科能力。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對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分析與方法研究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教學問題;教學方式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認真設計課堂,讓學生體會到學科的魅力,從而不斷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以預習為先,合作為宜,以評價為佳,優化教學方法。
一、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成因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的文學常識,拼音、生字、閱讀、寫作等教學內容,還應該發揮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給予文學的根本要義,一些語文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是任務性的被動學習,比如在古詩教學的時候,教師只要求學生熟練背誦古詩,可學生卻不能真正地體會詩歌的意思,從而具有一定的應試思維,語文教師應該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思維,不只是背誦,更要理解內蘊。
一些小學生膽子比較小,不喜歡回答教師提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課堂上出現“冷場”的現象,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說的神采飛揚,但是學生的反饋和互動性很低,整個課堂處于一種低氣壓的狀態。
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分析與方法研究
(一)預習為先,預習的準備會讓學生更熟悉
小學語文的課程需要事先的預習,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主要進行一些生字詞的預習,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講一些作者和文章的歷史背景。預習的這個教學環節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預習,學生的學習目標會更加具體和鮮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變得有的放矢,有條不紊。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文章閱讀預習方法,這項工作要在新授課之前進行,學生應該在老師講之前自己通讀全文,圈出優美的詞語與句子,自己做好分類整理,讓自己更熟悉文本。
(二)合作為宜,合作的討論會讓學生更清晰
合作化的小學語文課程是高效的、合理的。在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自說自話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適時地和學生進行互動,而合作化的教學就是高效的互動式教學。在課堂活動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以三至五人的形式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文章問題的探討,方法的改進,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化的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學生在對問題的探討中,形成自己的問題認識。
例如,在講解《牛郎織女》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合作為宜的語文教學課程。我組織學生形式小組一起朗誦課文,一起勾畫其中的好詞好句。為了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學科能力,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師指導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演繹,朗讀人物的臺詞,鼓勵小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表演劇,學生在表演時會認真閱讀文本,認真背誦臺詞,感受人物的性格,感知文章的內涵,提升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合作為宜的小學語文課堂讓學生可以有更好的課堂體驗,另外,教師還可以舉辦相關的書法活動、朗誦活動等實踐,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架構更清晰,學習氛圍更輕松。
(三)評價為佳,豐富的評價會讓學生更積極
一堂合理且高效的課堂一定離不開教學評價,評價的形式可以有多種的類型,每一種評價方式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小組之間的評價方式,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可以形成一種“小老師”的角色扮演狀態,教師可以就定名為“我當下小老師”,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具有責任感,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另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認真的教學評價,教師要形成過程性的教學評價,而不是終結性的教學評價。多樣的教學方式一起運用,大大的提升了課堂的效率,增進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理解和熱愛。
例如,在講解習作課《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開展了評價為佳的小學語文課程。這一課的寫作注重培養學生對人的寫作,提升學生對人物描寫的運用,教師可以在寫作初始指導學生討論,每個同學都可以說一說自己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之后寫成作文,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的互換,學生要認真為他人的文章進行修改和點評,這樣就提升了學生的文字掌控能力,教師再進行收尾工作的評價,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評價為佳的小學語文課堂使學生更積極,提升學生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優化學科的教案,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語文課堂的生活源泉充分涌流,切實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紅霞.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8):259.
[2]謝娟.拓展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