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維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有效推進,初中數學課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而教學形式的創新作為數學教學的關鍵,對于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繼續沿著素質教育方向的指引,不斷地積極的改進自身的教法運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效的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再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實踐探究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將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之中,切實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鑒于此,本文筆者就從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學習小組,提升自學能力;注重應用實踐,達到知行合一三個方面,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入問題情景,調動思考動機
思考是學生發現知識的基本動力。只有學生積極思考,他們才能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問題則是學生思考的靈感和活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是很重要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問題,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考特點,選擇適當的時間提問、介紹問題場景并設置合理范圍。問題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動機,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鼓勵學生積極地分析和探索問題。
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筆者就為學生建立了與一元方程式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未知數相乘導致方程的次數升高,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問題如下:在籃球比賽中,參加比賽的每兩隊必須進行一場比賽。根據場地和時間條件,計劃為期7天,每天安排4場比賽。那么,我們需要準備幾個團隊參加餐才可以呢?提出問題后,學生立即根據該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最終就能得到答案。這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問題場景就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采用回顧導入,實現溫故知新
回顧導入法,又叫做溫故知新導入法,是指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以舊知識的回顧總結為出發點,讓學生在細致地梳理上節課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開始對本節課的學習,回顧導入法將舊知識回顧和新知識的學習做了有效的銜接,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對新課的學習,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加減”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回顧導入法進行導入。教師可先帶領學生有效地回顧《整式》小節教學的主要內容,如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單項式、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準確規范的列式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整式等等,并通過隨機提問,讓學生做幾道具有針對性的數學題目,如什么是單項式?多項式和單項式的區別是什么?等等,讓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和具體的題目進行思考與討論,有效的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并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數學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剛剛回顧了上節課《整式》小節教學的主要內容,那么整式之間該如何進行計算呢?整式加減法的算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跟老師一起來對該節課進行學習,從而借助回顧導入法,讓學生在回顧舊知識的同時開始對新知識的有效學習。
三、鼓勵學科探索,提高創新意識
未來世界是創新的世界,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但創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教師說教就能實現的。學生創新需要教師的指導和點撥。對于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學科,數學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探索空間,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疑問或見解。當前,一些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會提問教師一些看似不著邊際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往往蘊含了學生創新的動機,教師不應當面駁回學生的追問,而是激勵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激發學生摸索出更好的答案,提升學生的創新發展意識。
例如,在教學“由三角函數值求銳角”內容時,我們發現由三角函數值可以推斷出三角的銳角。同時,由銳角也可以推算出三角函數的值。這說明三角函數值與銳角之間有一定的可逆性。為了使學生快速地掌握這一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為學生呈現了35°、45°等幾個銳角,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演算。結果發現學生在計算45°時比較順利,因為在課堂中筆者為學生做了講解。但35°是在講解知識基礎上的延伸,對于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學生算錯的比較多。對于學生在延伸中出現的錯誤,筆者并沒有坐視不管,而是耐心地為學生解釋,且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和聯想力學習,以此來鼓勵學生保持積極的創新意識。
總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來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提升,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阮志美.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7,19(18):139.
[2]時曉天,李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