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欽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是高中生政治認同培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由于政治認同內容散落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沒有作為單獨的章節內容具體講解,所以在現實的教與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政治認同的模糊認識,導致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政治認同培育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將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轉變教學觀念,二是豐富教學內容,三是舉行實踐活動,談談如何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認同。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政治認同;教學;實踐
導言 政治認同: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
什么是政治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審朱明光教授說:“政治認同就是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感情和堅定信念,是學生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務。
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的素養,目的在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讓他們成為有信仰的中國公民。然而在當前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高中生正處在想獨立又缺乏正確三觀的關鍵期,面對實際生活中突發的社會熱點問題,往往人云亦云,不能做出正確判斷,有時甚至發表一些負面言論;另一方面與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關。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認識模糊,缺乏政治思維和政治判斷能力,對一些負面社會現象不能做出合理判斷,或即使對政治理論有了解,但僅停留在“知”的層面,缺乏政治行為能力,不能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政治社會問題,政治認同也就沒有真正落實。再就是與教師的教有關。大部分的老師在教的過程中是為教而教,或讓學生死記硬背,僅僅教給了學生課本理論知識,而沒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把這些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能力,何談核心素養養成?為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就顯得非常迫切且必要。如何培養呢?筆者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理解新課程改革
教學不是單純的師生行為,它是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聯系的。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迅速發展,勢必要求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跟得上國家的發展。但好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改改改!有什么改勁?最終不都得參加高考,看分數嗎?”覺得課程改革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套路。其實認真研究、揣摩我國的課程改革之路,你會發現課改形式和內容每次都有新變化。從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來看,從原來的唯分數論變成了自評、他評等多元化評價。從考試內容看,從重知識考查變得輕知識更注重運用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2017年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讓我們明白,素養與素質是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現實的不確定的生活情境時,能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學科觀念、思想模式和探究技能,在分析情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這些變化勢必要求教師首先接受新課改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只有教師先變了,才能真正學科素養。所謂“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就是如此。
二、努力豐富教學內容,勇敢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高中生由于受知識積累、思維水平和社會閱歷的制約,對很多社會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甚至存在偏差。在引導學生形成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價值觀的認可和支持時,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比如把常用的“課前3分鐘背誦”改為“熱點評鑒”。也就是在學生中開展對時事熱點進行鑒評的活動,引導學生對新聞熱點事件的背景、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表達個人對時事的認識。通過這樣的“熱點評鑒”活動,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的辯論、自己的辨別,加深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培育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在豐富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隨時關注社會熱點,找出典型案例,借助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例如在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可以《201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為素材,老黨員黃大發帶領全村開渠引水中發揮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塞罕壩人艱苦奮斗,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些都深深打動著學生。筆者認為,與晦澀枯燥的理論說教相比,富有人文情懷的敘事具有可觀、可感、真實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移情共鳴,形成道德情感,體認故事背后昭示的深刻意義。如果說理性認知解決的是“知與不知”的問題,那么情感認同解決的則是“信與不信”的問題。這樣的教學中也就更能更好地落實政治認同的學科素養。
三、多舉行教學實踐活動,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往往是“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即使對政治理論背的很熟,但僅停留在“知”的層面,缺乏政治行為能力,不能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政治社會問題,政治認同素養也就沒有真正落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舉行具體實踐活動,將知識內化為能力。比如在《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這課教學中,教師盡量不參與,可以放手讓學生去組織這一課。在課前通過學生的預習了解有關居委會、村委會的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自己所在居委會。這其中包括自己選舉居委會委員,如何處理居民糾紛,為社區制定社區居民規范條約,接受居民監督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了,走入社會,碰到此類問題就會解決,而這些都讓學生更有制度自信,對我國的發展有堅定信心。
培養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就是他們創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價值追求,并影響著中國未來的走向。希望我們一線教師都能行動起來,把新課改落到每一節課,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學,2016.01.
[2]韓震.以學科素養為主線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育人目標[J].人民教育,2018.07.
[3]劉素娟.關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