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由于閱讀和寫作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關鍵,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閱讀和寫作教學。讀寫結合是一種新型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結合習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實現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目標。筆者以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為基礎,研究分析了一些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4-0048-02
引 言
讀寫結合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并公平對待、同等教育,從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一是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二是為了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身心特征;三是為了確保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1]。
一、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1.教師有效引導
閱讀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基礎,更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來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機會,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的補充和擴展,更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容易發現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都喜歡閱讀,主要原因在于這類學生注重日常的素材積累。豐富的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素材,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擁有豐富的靈感,能寫出優美的語句[2]。
閱讀不是簡單的通讀,而是通過閱讀掌握其中的內容,否則會影響學生閱讀素材的積累。因此,有效的閱讀至關重要,同時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時,由于其主要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教師可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篇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分析課文的主要結構。該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植物如何借助外力實現種子傳播的,反映出自然界的神奇之處,只要善于觀察,就能發現一些神奇之處。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優秀品質,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并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書籍,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和要點,并為其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2.學生互相借鑒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課外書籍具有多樣化特征,且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如果僅僅依靠課文進行內容學習和課外閱讀,將無法滿足成長需求。教師應為學生組織開展各種相互交流的閱讀活動,在班級內為學生搭建好文章、好內容分享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最終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3]。
二、依托閱讀開展寫作教學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將課文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效結合起來,既能加深學生對整篇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根據閱讀內容開展對應的寫作訓練。小學語文的寫作訓練方式主要有仿寫、續寫、改寫、縮寫和擴寫。“手腦并用是新時代教育的開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既要注重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要注重寫作練習[4]。
1.仿寫
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借此特點以仿寫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中,文章有兩段對“風”和“水”的描寫,非常精妙,在風翻動樹葉、微風拂過、狂風吹起等不同情況下,風發出的聲音各有不同。在仿寫訓練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大自然中哪些事物與風一樣,如果讓你描寫“雷”,你該如何寫?”這樣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也就順其自然地實現了閱讀和寫作的有機融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續寫
續寫就是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延續或加一個結尾,由于續寫的內容和方式不固定,所以也可以續寫文章中尚未描述的內容。續寫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續寫,先寫動物們看到老屋倒下后的心情,再寫動物們對老屋的懷念,最后寫動物們齊心協力共同建造一個與老屋一模一樣的屋子。這種連貫性的寫作深化了課文主題,給人一種美好的情感。
3.改寫
改寫主要是改變文章的文體、寫作方法、寫作內容及人稱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鍛煉學生的改寫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時,學生可以雨為視角,將“秋天”替換成“春天”進行改寫,確保文章邏輯通順。改寫既能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和內容組織能力。
4.縮寫和擴寫
縮寫和擴寫是把握文章內容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內容,對長篇幅文章進行縮寫,或對短篇幅文章進行擴寫[5]。無論縮寫,還是擴寫,都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閱讀。縮寫是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擴寫是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意義重大。
三、創新教學模式,促進讀寫結合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確保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并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6]。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1.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的特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豐富。例如,在新課教學前,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更多的教學素材,然后制作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具體、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體現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另外,教師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才能確保寫作訓練的有效性,并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而要尊重個體差異,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末都有對應的寫作訓練。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差異、閱讀素材的積累差異,分層開展寫作教學。這樣既符合寫作內容的多元化特征,又能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接受對應的寫作訓練,從整體上提高班級學生的寫作水平。
3.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當下教育活動的重要方向和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實現生活和學習的有效融合,確保學生在良好的生活情境中得到有效的教育。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蜜蜂》一課時,教師在新課開始前可先讓學生在課下做一個小實驗,詳細記錄每個步驟的內容,并在課堂上告訴大家實驗結果,再開始新課內容教學。這樣可通過鮮明的對比,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深入閱讀課文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1.在閱讀中培養
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都是教學創新的實踐。閱讀教學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教學,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群文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意識,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和寫作方法。
2.在寫作中培養
最好的寫作狀態應自發而成,而不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強制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寫作的意識,如根據閱讀內容開展寫作教學,首先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整體的把握和理解,然后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并對其進行延伸,根據閱讀內容進行自主寫作。同時,教師還需要從多方位、多角度鼓勵學生,確保其自主寫作意識的形成。
結 ? ?語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意識到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意識到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素材,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寫作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桑燕.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05):106.
韓金梅.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下),2020(03):138-139.
陶娟.行知理論指導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有效策略[J].情感讀本,2020(05):129.
胡艷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0(19):13-14.
單潔瓊.讀寫結合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19(08):6.
安化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1):14.
作者簡介:田玉臻(1975.1—),女,山東莒縣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