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澤鵬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隸屬于民族文化的子系統,是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集中展現,更是中華民族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的文化表達。武術作為傳統體育的一種,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將其落實到學校體育教學中去,有助于學生的多元發展,有助于中國武術的更好的傳承。而意義和作用的掌握是學校開展武術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為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從多方面著手,就學校開展傳統武術教育的意義和作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夠為學校更好的展開武術教育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有效的力量。
關鍵詞:傳統武術;教學意義;教學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各體育院校先后成立武術系設武術專業,至此有了第一代具有學士學位的武術專業人才。在多年的發展中,學校武術教育變得越來越成熟,成為了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在全球化文化的沖擊下,武術教育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因此,有必要對學校開展武術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做進一步的分析,以讓更多的學生、教師、社會大眾認可武術,并將其有效的傳承下去。
一、傳承民族文化,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近百年來,由于戰爭的原因,西方體育開始傳統中國,這就使得包括武術在內的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可以說,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和傳承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另一方面,在現在社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們的視野廣闊,接觸的內容更加寬泛,價值觀念、意識形式、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變化,對武術在內的多項傳統體育內容都不夠感興趣;再加上競技武術對傳統武術的影響,現代化武術教學方式的融入,使得武術本身蘊含的一些文化價值、民族精神很難充分的展現出來,因此,如何保護傳統武術資源、保護民族文化已經成為了一件非常重要、迫切的任務。而學校開展傳統武術教育,就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員對傳統武術有更清晰的認識,通過不斷的學習,能夠對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對學校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學校能夠融入更多的項目,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實現多元、全面、綜合、個性的發展,而傳統武術的有效融入有助于這一教學目標的充分實現。由此看來,傳統武術的有效融入,具有傳承民族文化,豐富體育課程內容的重要作用。
二、獨特健身價值,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中國武術傳統體育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含器械數十種,拳種200余種,套路2000多個,具有健身、健美、保健等獨特的健身價值,對于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有著延年益壽的價值功效。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與其他的體育項目、體育活動相比,武術認為人的精神和身體是統一的,各項武術動作的展開都需要做到“意、氣、勁、形”四者的有效統一,這種“身心合一”的整體運動觀、追求內壯外強的特點是其它體育項目所不具備的;另一方面,武術講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人在展開武術運動時要順應天體的變化,要善于依靠外部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來提升武術健身的成效,能夠達到健體強身、修身養性、提高武德修養的綜合發展效果,這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身心的發展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激發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中國武術在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千百年的演進中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與中醫、軍事、宗教等密切相關,融匯陰陽、太極、五行等學說,可以說,這其中蘊含著其他體育項目所沒有的傳統道德和民族精神,具有哲學性、科學性、藝術性,這特點和獨特的價值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力量;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崇拜的歷史人物,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英雄豪杰,他們的武術功夫都非常的厲害,有著高超的武藝,這無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熱情和主動性,從而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飛檐走壁”、“點穴術”、“內功”等功夫更是讓人們對武術頂禮膜拜。這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熱情和主動性,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樣一來,更多的同學自然能夠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武術的學習和探索中去,而這一過程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實現多元發展的有效過程。所以說,學校開展傳統武術的教學有著激發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
總的來說,在學校開展傳統武術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既能夠傳承民族文化,豐富體育課程內容;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獨特健身價值,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同時,對于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加強對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并能夠想方設法將其有效的傳承下去,促進其實現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金春霞. 論傳統武術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中繼承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困境[J]. 大家, 2012(第20期):54-55.
[2] 洪浩. 武術段位制新體系及其學校推廣——基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建設的視角[C]// 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