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 ?要: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學生存在學習興趣不足、文章理解不深、基礎掌握不牢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發展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有效的組織手段和培養方法而造成的。小學是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關鍵時期,其學生的主體培養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課堂教學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學生的語言發展、閱讀理解、文化培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租用。加強小學生的語言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效果,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通暢。但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老套路”“舊方法”,缺乏對教法和環節的創新,導致學生的語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本文從情境課堂、問題內容、個體學情三個方面出發,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探究。
一、構建情境課堂,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對于正處在形象認知階段的小學生,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掌握文章主題和探究方向,進而幫助學生采取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去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加深文章的整體理解。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創設情境課堂,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把握學生的認知方向,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從而達到有效教學、創新課堂的發展目的。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觀潮》的教學中,這是關于錢塘江大潮漲潮前后的景象描寫,考慮到學生年齡尚小,對錢塘江大潮的景象缺乏主觀印象。對此,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構建以錢塘江大潮為主題的情境課堂,將大潮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生動的畫面引導下激發起閱讀的興趣。學生通過大屏幕的觀看,紛紛被其壯觀的場景所驚訝,如波濤洶涌的海浪、不斷翻涌的潮水等,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大潮前后的信息,這時,我將本課的內容導入其中,有助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二、把握問題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課堂問題往往能反映出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實際效果,并對學生的課堂基礎起到鞏固、提升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問題的作答情況,及時掌握整體的授課狀態,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而在下一階段的教學實施中做好準備工作,以此來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課堂問題,把握其問題的內容和方向,保持學生的有效思考,避免出現超綱、低效等現象,進而實現其有效設問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初步了解本篇的整體內容,并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產生基礎認知,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細節的理解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我結合學生的學情變化,設置以下課堂問題:①文中哪些地方能讓我們感受到是科學讓20世紀成為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②“發現”是什么意思?“發明”是什么意思?它們兩個之間的區別?③古人幻想的“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分別是現在的什么?通過對問題內容的靈活把握,不僅能檢驗學生對文章細節的掌握情況,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注重個體學情,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難免存在差異化學情現象,導致學生個體的學習效果和主體發展難以提升。同時,如不采取有效的引導策略,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抵觸等不良心理問題。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學情,注重其學生的發展基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學情需求,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的共同發展。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化現象,對此,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相互學習、合作理解的過程中,加深印象、打牢基礎。同時,在小組成員的搭配上,我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學生與小組之間的幫扶作用和互動效果。此外,我根據各組的發展情況,設置相應的探究問題,如“在第10自然段中,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呢?”等問題,以此提升學生整體的語言水平。通過小組合作的開展,既能兼顧學生的個體發展,又能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情境課堂的構建,問題內容的把握、個體學情的培養,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還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語言能力得到加強,有助于打牢學生的課堂基礎,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同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引導策略,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體會、互動中得到切實有效的認知發展,進而使學生個體與整體的語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教學發展中,希望廣大教師立足學生本質,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優化組織細節,從而為學生的教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淑會.對新課程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祖國,2017(8):207-207.
[2]韓長青.關于小學語文創新教學實踐的研究思考[J].新課程·下旬,2017(6):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