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松
摘?要:思維導圖是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是可以將物理知識以一種形象、簡單的文本和圖片進行匯總展現,能夠讓學生馬上了解到所學知識的脈絡。將思維導圖合理應用到物理學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幫助提升物理知識更快的記憶,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學習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思維方式不僅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開放,還可以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突破學習瓶頸,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思維導圖;學習效率;教學措施
在新課程改革的先進推動下,中學教學不斷革新發展,思維導圖應運而生。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學習工具,有關于圖像及文本的顯示相結合的教學工具,可以將各個不同層次的主體關系展示出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邏輯能力的全面發展。物理教師在實際授課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物理老師們不僅要理解思維導圖的實用意義,還應該將它引入到物理教學的各個方面中,發揮它的最大功能和價值。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從“課前預習貫穿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導圖與學生動手能力進行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教師專業水平,推動思維導圖在教學當中的運用”三方面對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與分析。
一、課前預習貫穿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中學生學習的物理學知識較為復雜、深刻,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學生們即使努力地學習,往往也不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班級上課前進行課前復習,課堂上教,學生們過度依賴教師,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對物理學的興趣減少。上課前思維導圖的使用和準備,可以制定知識進行圖文的展現,能夠輔導學生對學習效果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還進行了良好的預習和討論,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助于改善物理教師的教學難點,可以刺激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教育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機械運動”這一教學內容時,物理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作用,針對學生開展物理知識的輔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讓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梳理,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知識重點,讓學生掌握記憶知識,這樣可以加快老師的課堂教學的速度,活躍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減輕物理老師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思維導圖與學生動手能力進行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學習階段,理論與實踐互動教授,教師在傳統教學中,有助于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傳統的教學生進行接受知識,卻忽視學生的物理知識能力的理解和實際動手能力,進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處于對所學知識一半理解和一半迷糊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的提升。因此,教師通過思維導圖來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理論與動手的相互貫通,使學生形成一個合理的理解物理的學習過程和物理學習狀態,真正做到的融合理論和實際應用。
例如:在教學“力”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力講解清楚,如力的描述、彈力、重力、摩擦力等,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自己講解的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要清晰簡潔,容易理解,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做出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可以根據力的特征、重力的三要素、摩擦力等進行實驗的制作,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這樣的實驗制作,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更好的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三、提高物理教師專業水平,推動思維導圖在教學當中的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推進新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也需要增強物理教師的專業素養。作為中學的學生,看待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思考能力也提高了,物理專業知識需要高水平的師資水平進行教學,掌握教全面的物理知識,物理教師才能科學、合理地吸引學生到課堂學習,進而提高物理學習的水平。思維導圖作為新穎的教學方法,物理教師首先要理解,進而使用流暢,也可以緊扣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同時物理老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推動物理課堂的思維導圖的利用,提高物理授課質量的水平。
例如:在教學“質量與密度”這一教學內容時,所運用到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其中的公式也比較難,這就不僅需要物理教師具有專業的知識,還需要物理老師具有快速梳理教材的能力,從而能夠進行思維導圖的整理,將其正確展示給學生。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合理、科學的應用于物理教學當中,為提高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更流暢、便捷,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對知識的快速記憶,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社會各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思維導圖,改變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更為新穎、愉悅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做鋪墊,推動初中物理的教育和科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屹南.物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14):87-88.
[2]劉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