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寧 馬珀 劉鳳 李翠翠
【摘要】職教集團的組建和運作,旨在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促進產教融合和校校、校企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更好實現職業院校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電設備職教集團在機電類專業建設中,與集團內多個校企成員,不斷優化各類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路徑,以最大化程度實現職教集團內部資源相互共享,更好體現職教集團的育人價值。通過對專業建設中專業共建共享、師資共建共享以及課程、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實踐現狀分析,進一步探索機制保障下“優化集團內校企信息管理平臺、校企源優質資源錯位共享、拓寬集團內校企資源共建思路”的資源共建共享模式,促進職教集團資源共建共享的長效發展。
【關鍵詞】職教集團 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織的教育團體,是近年來我國加快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機電設備職教集團在機電類專業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依托頂層體質機制保障,整合各院校及企業的源優質資源,共建教學資源庫、師資團隊、信息管理平臺和實訓基地等,實現了共建資源的共享。但在實際運行中,還不能充分體現職教集團又“集”又“團”的共建共享作用,需要進一步探索優化資源共建共享路徑,真正發揮“集團”實效。
一、職教集團校企資源共建共享實踐分析
1.師資共建共享。職教集團各院校成員在機電類各學科有著不同的研究方向,本著“人盡其才”的共建理念,職教集團不斷強化校企師資與團隊建設,由各院校負責人及對應專業學科名師及專業過硬的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與企事業成員單位的專家學者、企業管理人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工程師等共組優質師資隊伍。
師資團隊定期進行交流研討,院校設立“專家進課堂”活動,聘請客座教授以及團隊企業成員走進課堂擔任兼職教師,把企業文化、工程實踐與專業教學相融合。推行企業技術人員與教師一對一結對,定向培養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各院校教師作為“交換生”,走進陌生課堂,體驗不同的課堂文化。
2.專業共建共享。職教集團內各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建設目標,結合各企業崗位需求,確立各專業的發展方向,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專業研討,確定初步的專業建設方案。在共建專業的過程中,團隊建設發揮各自的學科優勢、學術專長以及企業經驗,對定期交流研討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引進行業企業專家指導,并實時關注國家高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適當調整專業結構。共建專業的同時,把相關專業建設的前沿理念和建設成果傳遞給院校師生,實現專業共享。
3.課程共建共享。專業內課程的共建是專業共建的直接體現。建設團隊根據制定的課程體系,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編寫適合開放共享的校企合作教材。而對應教材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包括視頻資源和課件、習題庫等,多由各院校與合作企業獨立進行。課程資源的共享需要教師提前向建設院校提出申請,審核同意后,才可從建設院校門戶網站下載教學資源。這也是后期職教集團內資源共享亟需優化的一個問題。
4.實訓基地共建共享。職教集團實訓基地共建是機電類專業校企合作的重點,也是集團內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依托職教集團頂層機制,結合集團內院校與企業合作情況以及院校內硬件設施配置,確定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共建共享方案。方案的制定要考慮到共享對象、共享內容、共享場地以及經費的局限,專業建設團隊要對實訓基地的總體設計和細節布置進行指導,并設立專門的技術團隊,保證共享實訓時的技術指導。
二、職教集團資源共建共享路徑優化模式
機電設備職教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以資源共建共享理念為指導,已初步構建各類優質資源并實現了現有資源共享。但要滿足職業教育對職教集團資源建設內涵的發展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培養高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還需進一步提高共享資源的建設高度,建立全面實用的教學資源庫、優化集團內校企信息管理平臺、拓寬集團內校企資源共建思路等,最大程度實現集團化辦學的育人功效。
1.優化集團內校企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優化職教集團綜合類網站,在原有通知公告、集團新聞、合作單位求職信息的基礎上,增加網絡課程資源下載、集團成員的門戶網站鏈接、集團內校企共享資源需求申請,構建全面的集團內校企信息交流平臺。集團信息管理平臺可發布集團建設情況、人才招聘信息、國家政策支持、各院校成功育人經驗以及校企合作優秀成果等,真正實現集團內成員無障礙溝通、無障礙共享,推動集團內校企共同發展。
2.集團內校企源優質資源錯位共享。職教集團資源共享一部分是基于校企間源優質資源的錯位使用。在機電類專業各類資源建設中,側重于應用型教學的院校有較高的學術指導水平,可提供優質的教師資源和學術理論指導,注重于教學理念研究的院校,其先進的教學經驗、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則是其源優質資源,企業則可提供實踐技能指導和場地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集團內校企多方實現源優質資源交叉錯位共享,避免出現優質資源利用率不高的現象,緊密加強集團內校企之間的合作。
3.拓寬集團內校企資源共建思路。課程資源共建中,借助于職教集團大平臺,實踐性較強和具井本案例分析的視頻資源由企業行業專家共同錄制,實現院校理論視頻居多的教學資源互補,職教集團共建教學資源真正實現了集理論與實踐應用于一體。教學資源的共享,既解決了校內課堂缺乏實操案例性視頻的現狀,也為企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指導。
校企師資共建中,做好“走出去,引進來”。建立企業內教師工作站,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真實體驗企業一線生產,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究解決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師及院校的社會整體服務能力。在職業院校內建立名師工作室,引進企業專技人員參與專業建設與課程開發,將企業的攻關課題帶到學校中,開展技術革新與攻關,全面推進校企合作的共贏與發展。
三、職教集團資源共建共享的思考
職教集團要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程度最大化,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為各類資源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資源的高質量更新;另一方面可擴大資源共建共享范圍,從集團內擴展到集團外,實現資源的全方位整合,提升職教集團的社會服務價值。
參考文獻:
[1]唐旭利.職教集團內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調查與探討[J].期刊,2016.
[2]周治軍.依托職教集團推進高職校企合作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
[3]王琪.淺析職教集團內的校企資源共享[J].期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