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有沖動、逆反、自卑、自負、焦慮和抑郁等,其成因有大學生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模糊,人際交往水平有待提高等,所以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學生情緒管理建設,加強疏導干預機制建設,據實進行心理和藥物治療法,為大學生的健康、幸福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情緒障礙;疏導方式
情緒障礙是大學生目前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需要得到學校、家長以及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對高校大學生情緒障礙進行疏導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高校教育的任務所在。
一、大學生常見情緒障礙特征
首先,逆反和沖動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特征。一般逆反情緒主要是對一些活動持有偏激、遲疑、反對甚至對抗的思想活動,這些情緒會直接引起不理性、不顧及后果的沖動行為,這樣小的事件有可能直接引發大的危害事件。其次,自卑和自負亦是情緒障礙的表現特征。大學生的自卑表現為自我否定、消極、不自信、畏首畏尾等,一旦辦錯事便會否定自我甚至過分自責,直接導致其在做事過程中的不自信。自負與之相反,是大學生過度肯定自己,自我膨脹,對別人吹毛求疵,目中無人,最終導致自己人際交往舉步維艱。最后,焦慮和抑郁也是大學生表現出的重要情緒障礙特征。大學生焦慮情緒主要是適應、考試和選擇焦慮等。這些焦慮情緒都與大學生剛步入校園生活有關,他們沒有很好地適應現實的大學生活,遇到考試不知所措,遇到選擇茫然無措,遇到新生事物不敢輕易去接受,最終導致其焦慮情緒出現。抑郁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在大學生中主要表現在悲觀厭世、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沉悶、自信心不足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生活。[1]
二、大學生常見情緒障礙成因
(一)對學習、就業壓力應對能力不足
步入大學后,相較于中學階段,學生更多的是需要主動學習。課程減少、無升學壓力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對大學學習不重視,在考試時或需要專業知識時就無從下手,導致壓力突然增大,進而引發焦慮抑郁情緒。同時,步入大學意味著即將步入社會,就業期待和就業壓力無形中會影響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今時代就業競爭壓力增大,加之大學生無法及時地將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中,這就直接造成學生學習知識和社會需求脫節,導致大學生長時間處于就業焦慮中。
(二)缺乏清晰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在步入大學校門之前從未了解職業生涯規劃,一直以升學考試為主,對自身興趣愛好、職業規劃、性格特點等也無詳細的認知體會。進入大學后,即使大學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學生依舊存在對自身專業對口的職業崗位定位不清、認識迷茫等現象,更無法準確定位自己,對人生價值觀及潛在能力缺乏具體認知。長此以往,大學生自卑、焦慮等情緒就會越發明顯,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或困難阻礙就會不知所措,迷失自我,陷入情緒波動的漩渦中。
(三)處理人際關系及情感問題能力不足
步入大學生活意味著進入一個小的社會團體,相較于高中以學習為主線的人際交往,大學期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加頻繁多樣,人際交往會顯得更為復雜困難一些,因此大學生更容易出現人際交往問題,諸如寢室矛盾、同學分歧、社團利益甚至情侶感情問題等。這些問題一旦溝通不暢、解決不到位,極容易引發學生心理情緒障礙,造成一定的心理問題。[2]
三、大學生常見情緒障礙疏導方式
(一)情緒管理納入大學教學體系
高校開展學生教學工作,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還應當將學生情緒管理納入教學體系當中。很多大學生面對一切緊急突發問題會過度緊張甚至不知所措,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這對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建立情緒管理監管機制,真正將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心情愉悅、心理健康情況下成長。
(二)建立情緒障礙疏導干預機制
干預機制要從大學生情緒障礙源頭進行監控,樹立大學生的正確人生價值觀,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人際交往活動提供良好的交際環境。另外,大學生步入學校后發現人才眾多,理想和現實存在明顯的差距,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就會產生自卑感,所以情緒障礙疏導干預機制還要努力提升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3]
(三)心理和藥物治療融匯貫通
對于輕度和重度情緒障礙,需要心理和藥物結合治療。對于那些具有自卑、沖動、逆反等輕度情緒障礙的學生,可采用心理治療法來逐步扭轉此類學生的情緒化行為。但對于長期處于焦慮和抑郁等嚴重精神情緒障礙中的學生來說,就必須去醫院就診,進行藥物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幫助學生早日脫離情緒障礙折磨,進而真正享受生活、經營美好人生。
四、結語
總之,高校大學生的情緒障礙疏導工作至關重要,全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不斷研究大學生的情緒障礙特征及成因,實時去調整完善情緒障礙疏導措施,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曉聞,謝敏華.本科學生常見情緒障礙之危機干預策略探究[J].心理月刊,2020(01):48.
[2] 陳海燕.大學生常見情緒障礙之危機干預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5):175-176.
[3] 韓瓔,李思思.大學生的常見情緒障礙及調節[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05):125-127.
作者簡介:廖穎,(1988-)女,漢族,云南紅河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