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語文學科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提高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寫作能力。而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要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就需要語文寫作教學與生活接軌,豐富學生們的生活體驗。著名的教育學家于漪就曾說過:“語文和生活緊密相關,離開了生動鮮活的生活,語文的生命力何在?教語文忽視生活活水,忽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那無疑是沙上建塔,終難成效。”因此,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寫作教學與生活接軌。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教學
在當前的語文教育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以及相關的教育學家都在極力倡導語文生活化教學。但是,我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目前語文教學脫離生活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我認為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主動去探尋當前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再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以促進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
一、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內容脫離生活
在目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大部分學生對寫作缺乏基本的寫作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在面對寫作時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次,我還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基本上是為了應付老師,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并且其寫作內容基本上是按照特定的寫作規則來完成的。比如學生們寫作文時只關注作文的形式,認為一篇作文只要條理清楚就行,不關注作文內容的真實性。而以上這兩個問題,我認為都與教師寫作教學脫離生活相關。因此,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解決這一問題,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作文訓練過于單調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常常給學生們一段寫作的材料或者是一個寫作題目,然后就要求學生們馬上在課堂上展開寫作。在這樣的寫作教學課堂下,學生們無奈只能編造虛假的故事,寫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們寫作的興趣反而隨著年齡的增加下降了。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該主動轉變教學形式,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三)作文指導形式化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指導學生們進行寫作,以便提升學生們的作文質量。但是,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們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完全是讓學生們按照“審題——思路——結構——語言技巧”形式來展開寫作。在這樣的寫作環境下,學生們的思維與生活無法有效連接起來,使得學生寫作完全脫離于生活之外,寫作思維受制于僵化的寫作形式,無法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也無法提升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我認為生活是學生們寫作的源泉。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生活既是單調的,但又是富有情趣的。因此,我認為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們去發現生活中的趣事,讓學生們熱愛高中生活,在生活中捕捉一些“精彩鏡頭”,并能夠將之作為寫作素材進行積累,隨時為作文做好準備。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甚至是社會生活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在激發學生們寫作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們能夠抓住生活中那一瞬間的美好,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比如,在學校生活中,放學是學生們最開心的時候。那么,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在平時課后作業的布置中,除了正常的語文作業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們去觀察同學們在放學時的狀態、發生的趣事、自己產生的感想等等,并在下一節語文課上交一篇任意字數的短文。就比如某名學生對學校放學時吃飯的狀況進行了描寫:快要放學了,同學們按捺不住自己的歸心,都蠢蠢欲動著,就等著鈴聲響起的那一刻,馬上沖出教室。終于下課了,人馬上分成了兩撥,住校的同學則是朝著食堂的那一邊狂奔,像看見自己偶像一般的激動,爭先恐后。不住校的同學則是奔向了車棚,迫不及待地打開鎖頭,跳上自行車,幾乎要以70邁的速度沖向校門,還不忘得意地對保安說著“bye-bye”。其次,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們交上自己所寫的短文之后,隨機抽取幾名學生所寫的短文在課堂中進行展示。而在展示中,學生們常常會因為短文中所寫的趣事而哈哈大笑,寫作興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們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也使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有效提升,更是直接提高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二)作文題目要貼近于生活
前面提到,很多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給學生們的作文題目往往是脫離生活的,且在給出題目的同時,就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中馬上展開寫作,作文訓練過于單調。因此,我認為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給學生們的作文題目要貼近于生活,還要使學生們有一定的時間去感悟生活,然后才展開寫作,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興趣,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設計一些反映學生們自己生活的作文題目,使作文題目更貼近與學生生活。比如教師給學生們設計的貼近于生活的作文題目可以是:《成長中的煩惱》《我的寒假生活》《有這樣一個地方》等等。此外,教師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還要多加強學生們的寫作指導,避免學生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記流水賬”的問題。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寫“我的寒假生活”這一作文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們明確自己寒假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什么事,并從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作為寫作素材。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選取一些他們寒假生活中具有一定人生意義和對學生們的生活有啟示的事進行敘述,否則學生們在寫作訓練中難免會出現“記流水賬”的問題,影響學生們作文的質量。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當教師給學生們的作文題目貼近于生活時,學生們寫出的作文不再只是模塊化的簡單堆砌,而是具有豐富生活體驗和飽滿生命力的美好畫面。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要為學生們設計貼近生活的作文題目,以此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
(三)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化寫作情境
前面提到,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作文的時候,其指導過于形式化,基本上是讓學生們按照特定的寫作方法去展開寫作。因此,我認為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杜絕指導形式化的問題,也要使寫作教學方法多元化。而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開展寫作教學活動,并改善指導方式,大膽放權,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寫作思維,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講解完《鴻門宴》這一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該課文的內容,截取《鴻門宴》中最為經典的片段“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進行改編。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們在小組中對改編的想法進行互相交流,最后以一個劇本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負責簡單的課堂次序維持,避免課堂紀律出現失控的情況發生。學生為了堅持自己的看法常常爭得面紅耳赤,但也是在爭論的過程中對《鴻門宴》中的這一片段進行了大膽創新,學生們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當地方言、加入歌舞表演、音樂劇新奇元素,甚至添加了一些連教師都不懂的各地方言。最后,在學生們創作完成之后,教師對各個小組創作劇本之中的細節之處進行“打磨”,還可以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小組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寫作興趣,轉變了教師指導寫作的方式,學生們由被動寫作轉化為主動寫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提升了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寫作教學的質量。此外,這樣的寫作教學活動,又何嘗不是學生們生活化的寫作素材呢?
(四)注重文本閱讀,豐富學生生活體驗
除了以上三點教學方法可以有助于提升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之外,教師還要注重文本閱讀的教學。注重文本閱讀,有助于深度挖掘其中存在的生活元素,豐富學生們的生活體驗,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還要注重文本閱讀,以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
例如,閱讀的范圍是廣泛的,教師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注重對教材內課文的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們對課外的文本進行閱讀。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學生們讀的是課內還是課外的文本,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沉下心來感受文本中所體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與自身生活展開聯想,在文本閱讀的谷草中豐富學生們的生活體驗。比如,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們對《小狗包弟》這一課文進行再次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對課文中的小狗“包弟”的形象特點、作者與小狗包弟之間發生的故事等等進行深度閱讀,并要求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聯想自己的生活,聯想自己生活中喂養的寵物和與寵物間發生的故事。假如沒有喂養過寵物,則可以聯想下生活中自己見到的動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與作者、與相關文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生活體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寫作教學的質量。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教學生活化理論,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去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教學的質量。其次,我認為教師還應該在生活化教學理論下,不斷探尋適合于學生們寫作能力發展的生活化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促進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師曉夢.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4):158.
[2]魁學貞,周劍英.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2(2):82.
[3]沈昕.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2).
[4]張俐莉.關于高中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闡釋[J].考試周刊,2016(78):51.
[5]李云寶.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0):52-53.
作者簡介:
陳燕紅,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廣西藤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