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初中是學生建立起各項思維能力的主要階段,也是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深感肩上的重責大任,將寶貴的教學經驗與傳統的愛國主義情懷融合到教學中去,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英語學習基礎上提升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更重要的是,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每個學生的愛國思想,讓學生實現多方面的發展。初中英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陶冶情操,需要老師勇敢擔當起教育學生愛國情感走向的重任。初中英語老師要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成長。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初中英語;教學滲透
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工作中,英語教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出英語教育的功能,為初中學生提供積極的情感支撐,讓學生更好地發展。新時代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等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初中英語課程要充分遵守這一核心理念,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工作。落實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工作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英語課程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能夠充分幫助學生減少負面情感,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國家榮譽感等。
一、 初中情感教育中英語課程的角色
就初中生來說,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充分實施,能夠幫助其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英語課程和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英語學科的內在核心,讓學生能夠擁有極為豐富的情感儲備,英語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表現著作者的內心情感,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不同作者的蘊含情感也各有不同,或者悲壯高尚或委婉清淡或優雅美麗,都是作者內心最為真實的寫照,作者在創造這些作品的時候,給予他們豐富的情感,而初中生能夠通過英語課程把這些情感都傳染給學生,讓學生內心情感豐富,讓學生更好地發展與進步。老師要充分挖掘出英語課程的魅力以及情感價值,并且通過一定的英語教育綜合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切實提高初中生的英語素養。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初中生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其人生成長的重要構成部分,英語教育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初中生需要對自身智力、能力、知識、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很多的英語課程過于注重學生的知識教育,對于傳統的綜合素養教育力度不足,新課改教育中需要把初中生的綜合能力放在首位培育,讓初中生能夠全面發展進步。當代初中生更加需要廣大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豐富學生愛國情感的內涵,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滿足時代的需求,成為一種新型的、符合時代特征的全面人才,老師要牢牢掌握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能夠充分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二、 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部分老師在接受新教學授課方法的時候,沒有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直接進行使用,把別人的經驗方案不做改動直接運用,不能科學合理地改革創新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授課模式,學生不能夠在學習中培養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老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困難。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很少注意學生思維方式引導方面的內容,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在英語學習中運用正確的學習方式,提升英語學習質量,構建自身的綜合品質。老師在課堂中保持著絕對地位,往往追求高效的學習效率,大量壓榨學生時間,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的思維擴展空間較小,老師往往只顧自己講課,學生的情感教育培育工作基本忽略,這樣的教學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思維活躍性不足,不能良好地思考問題。對于英語教學的內容而言,英語教師為能夠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經常都會把英語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沒有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解題思路。經常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漸漸地就會出現等著教師給答案的情況,而不會主動去思考、解決英語問題。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品質,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培養,也就導致學生缺少核心素養。
三、 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中英語教學的滲透策略
(一)不斷創新英語教學內涵
初中英語課程作為各個學校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師們要充分注意英語課程內容的創新,讓英語教學的意義更加突出,全面增加學生的情感視野,進一步填充學生情感,讓學生能夠經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增加自身愛國情感、愛國思想等能力。英語教學內涵要不斷結合中國的教學情況進行創新,把當下熱門詞語融合到教學之中,進而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環境,切實改變傳統初中課堂枯燥的情況,讓英語課堂能夠更加生動、靈活。這樣的教學模式不是簡單按照英語教材進行知識的搬移,能夠運用新時代的教學創新,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充當情感教育的跳板,老師帶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海洋中不斷豐富自己,老師只有這樣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打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愛國情感教育,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對于英語教學不再抱有抵觸心理,進一步增加人生閱歷,能夠極大提高愛國情感學習效率,進一步地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教育質量。老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做出有針對性的情感教學,為學生增添更加豐富多彩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一步構建學生的愛國情感教育課堂。
(二)明確英語教育的目的性
老師在英語課程的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的,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學好英語,為了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知識,然后再用來報效祖國,讓國家不再被“欺負”,而老師就可以用在英語課堂上提問學生,為什么當今世界使用漢語的人最多,但是通用語言確實英語,流傳最廣泛的也是英語?問題很好回答,因為英語是一個強勢語種,英語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在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英語使用更為普遍。但是在時代發展的今天,中國的實力在不斷增加,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有漢語地位的提升,但是還沒有超過英語這一語種,老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讓漢語超過英語成為新晉的強勢語言要怎么做能呢,其實做法也十分簡單,就是學好英語,然后再把各種英語表達的知識學習掌握。
(三)設定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能夠保有敏感的心態,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經常性地開展反思活動,通過對多種教研方法的思考研究來選取更為符合學生的需要的教學方法。首先,每位教師都應該書寫相應的愛國主義教育隨堂筆記以及教育日記,此類記錄均是教師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創新源泉所在,是教學科研的重要材料支撐以及實踐應用基礎。教師需要結合教師的職責和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將自己對學生教育教學的看法予以回顧反思,并通過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正常來講,思考常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而如果能夠將實踐經驗記錄成文,全面強化自己對愛國主義教育教學事例的記憶與思考,那么自然能夠積累大量經驗,打造別具一格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其次,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意見。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師需要通過和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針對性地優化現下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過程,對富有創意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探討在愛國教學理念方面的差異性,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水準。
(四)滿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
在初中教育中,老師要充分增加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滿足自身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進而做到充分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工作,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情感目標。英語課程一定要強化改革創新,要不斷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特征,要不斷強化課程中的經典文學教育,讓學生能夠領略到各國的經典文學作品,在課程設立時要充分參考: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別國經典文學等。還要增加各個民族的文化教育要不斷填充足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能夠立足國家文化氛圍中學習英語,進而充分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初中英語課程要充分增加在傳統教學的創新,充分結合時代特征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今天,老師要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精神進行肯定。在某種程度的愛國主義教育上,老師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學生作為情感教育的主體,要不斷進行自我發展,根據現有條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補充。在科技發展的同時,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對中國綜合國力也有一定的影響,這種國力變動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老師可以把國家的強大國力用投影設備放出來,更好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強大,進而吸引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的教育質量,讓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國家才是學生堅強的后盾,而學生也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愛國主義教育質量。
(五)挖掘英語教材中的資源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學中要不斷結合英語教材中的詞匯和語句教育。英語教材中隱藏很多詞匯都能夠學生提供愛國主義教育。比如:“2008 Olympic Games”“athlete”“volunteer”“player”就可以說志愿者的微笑服務,運動員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一個行為中都有很強的愛國主義融合在里面。然后再結合中國傳統的節日,用英語表達出來,用英語介紹節日起源,在節日中的具體風俗,不斷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把中文滲透到英語中的詞匯告訴學生,比如:yin、yang、tofu、tea、silk等,然后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是漢語接入英語中的詞匯,并且歐洲人做過精細化的統計,從1994年開始加入國際英語中的詞匯中漢語做出了5%~20%的貢獻,遠遠超過任何來源。不斷提升學生愛國主義的認知強化學生學習中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力度。
四、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做好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利用英語課程的學習內容,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建設,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豐富自身情感,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希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英語人才培養的戰略意義及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4):95-98.
[2]蔡呂瑾.在英語教學中多渠道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華夏教師,2017(7):68.
作者簡介:
劉庭瑜,甘肅省金昌市,金昌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