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圍繞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在高中階段開設《舞蹈律動》課程,可以滿足學生對音樂藝術不同形式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教育思路;在實踐活動中與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群體意識及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舞蹈律動;學科核心素養;高中選修課程
律動,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天生自然的表現行為,“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它是指身體對音樂最基本的反應,配合著音樂來搖擺身體。這是一種有節奏的跳動、有規律的運動,按照節奏而通過身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感覺。“青少年不僅應該具有豐富的知識、高度發展的智慧技能,而且還要掌握熟練的動作技能”。[2]
作為音樂教育來講,只靠對嗓子與耳朵的訓練是完全不夠的,還要鍛煉豐富的創造力、表現力、節奏感,這樣才能更好地體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享受。通過舞蹈律動的訓練,讓身體產生對音樂最基本的反應,配合著音樂使身體上的每個位置能夠得到有效的協調性訓練,而且在此過程中培養的群體意識和團隊協作對于全面培養健全人格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因此,《舞蹈律動》在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的旅途上,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
一、圍繞核心素養,立足選修課堂,拓展課外實踐,開發表現潛能
緊緊圍繞音樂學科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核心素養的要求,課程從文獻綜述、現有基礎、學生特點、問卷調查、可行方式等入手,確立了《舞蹈律動》的整體研究策略,制定系統有序、符合中學生生理心理一般規律的課堂教學目標,力圖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2015年9月—2019年6月,《舞蹈律動》在高中已經開設了八期,每期分為十個課時,從初步的模仿到隊形設計,到團隊合作進行動作的即興創編,再到各類實踐活動,形成課程的連貫性,步步有序推進。隨著課堂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鼓勵學生進行一定的創編活動,營造團結和諧、合作創造、共同進步的氛圍,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獲得成就感,在提升審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時,增強藝術表現能力,這樣在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得到切實滿足后,有利于釋放創造性的能量。
二、輻射研究方向,鞏固研究成果,建設共享資源,力求特色推廣
到目前為止,在高中階段開設類似課程的學校不多,體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之處,結合校內外各項活動、比賽,為師生們提供了多種實踐及展示的平臺。
《舞蹈律動》在開設初期就同步進行了校本教材的編撰,2016年初使用了第一版,之后經過邊實踐邊完善,加入了示例圖片,調整并修改了部分章節,同年底完成了第二版的編寫,一直沿用至今。正如這本自編教材《寫在前面的話》中提到的“為了讓沒有舞蹈基礎的你們聽得懂、看得明,老師摒棄了舞蹈的專業用語,采取通俗易懂的語匯來進行動作解釋,每一課都是從基本動作開始,再進行變化、加工,然后是集體的拓展訓練。而到了本門課程即將結束時,你們將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動作、隊形編排,又或者根據老師所給主題去創造新的動作素材。這些都是新奇的挑戰,請大膽地嘗試吧!”[3]教材完全是針對普通高中學生而設計,動作難度適中,綜合了其他類型的音樂元素,讓相關知識更條理化、系統化。2017年這本自編的《舞蹈律動》校本教材獲得了廣東省中小學特色課程教材評比三等獎。
三、未來發展與結論
每期課程初始和結業階段都會發放相同的問卷進行相關數據收集,通過整理、對比、分析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成長和收獲是巨大的,反饋而得到的信息也可以更全面地幫助課程建設與完善。
在探索《舞蹈律動》的教育教學實踐與運用的過程中,進展順利,效果良好,取得了前面階段性研究成果后,也在積極思索今后課程的發展模式,如何適應當前信息化教學的要求,運用更方便更實用的方式來建設課程?后續初步計劃應用UMU、釘釘等互動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師生間的創新聯系,如作業打卡、小組創編上傳視頻、生成伴奏音樂二維碼等等,同時也可以把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跟同行們共享,讓更多有興趣學習和交流的人參與到《舞蹈律動》課程中來,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教學內容,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使之具有科學性、客觀性、激勵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形成影、音、書等資源包的建設,讓課程得到持續的發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最根本要求。而開設豐富多彩的音樂課程提供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滿足學生對音樂藝術不同形式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展需求,最大限度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展現音樂教學的生動活力,凸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教育思路。《舞蹈律動》高中校本選修課程將繼續總結和提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針對性地進行修訂,在繼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課程在學科核心素養下充滿藝術特色與創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2]皮連生.教與學的心理學(第五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孟歡.內部資料《舞蹈律動》校本教材《寫在前面的話》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