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內有著豐富的圖書資源,但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尋找書籍效率較低,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正常生活節奏中對于圖書的需求。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網絡化已經滲透至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圖書館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改進管理模式,完善信息資源網絡化、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鑒于此,本文從圖書情報信息的資源共享現狀入手,分析圖書館資源信息網絡化建設的途徑,并介紹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情報信息的資源共享方法,提出加強資源共享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微信公眾平臺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如今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方便讀者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需要的圖書資源,為讀者提供更便利的閱讀條件。由此可見,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十分必要,并且,在建設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性提升,以發揮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傳播中的主體作用。
1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的意義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是圖書館的基礎,實現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就是將圖書館內的文獻資源與互聯網電子信息對接,擴大文獻資源的傳播范圍,為讀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閱讀條件。可見,實現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是當前圖書館想要與時俱進地發揮自身的職能所必須經歷的改革。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圖書資源的增長量正呈現跨越式發展的狀態。據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內每年新出版的圖書超過70萬冊,僅我國每年新出版的圖書就高達10萬冊。這樣的量級想實現圖書館的全面收集是十分困難的;其次,近年來圖書的價格連年上漲,十年前中等篇幅的圖書價格普遍在20-40元,而如今在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定價低于50元的圖書了。價格的上漲使得圖書館圖書訂購的經費也在連年上漲,雖然很多地區已經為圖書館建設審批了更多的經費,但面對龐大的圖書增長量和圖書價格,這些經費也是杯水車薪,事實上,圖書館用于圖書訂購的經費比例是在逐漸降低的;最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每天都會在不同行業的不同領域新增多門學科,這給圖書館收集圖書情報信息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圖書管理人員在知識面方面難免有局限性,不能及時了解各類新型學科的出現,從而無法第一時間訂購相關的圖書資源。總體來看,目前圖書館的發展面臨著圖書資源量過大、經費不足以及圖書類別過多的困難,亟需實現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圖書館及時掌握各類圖書的需求程度,從而利用有限的經費訂購更被讀者需要的圖書資源。通過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也可以及時發現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不足,采取適當的改革和調整[1]。
2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的不足
目前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館藏資源數字化程度不足以及數字化資源的儲存量。一方面,館藏資源數字化程度不足使得網絡化平臺中沒有收錄一些書籍,讀者在有相關需求時無法找到對應的電子書籍,還需要親自到圖書館借閱實體書籍,這便失去了網絡化平臺建設的意義,無法為讀者提供足夠的便利;另一方面,一些圖書館自身沒有及時更新藏書的儲存量,所以在網絡平臺中也沒有收錄新發行、出版的書籍的電子版,并且一些過時和落后的科技類書籍也沒有及時清理,使得網絡平臺和圖書館無法與時俱進地滿足讀者對于新型知識的需求[2]。
3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
3.1 完善館藏資源數字化建設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的第一步便是將館藏資源實現數字化建設。圖書館與網絡資源庫不同,圖書館資源的信息載體是實體書籍。館藏圖書雖然符合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實體書籍較為沉重,不夠便利,閱讀環境和時間的限制也比較多。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圖書館應當建立網絡化信息資源平臺,將實體書籍的內容進行整理,充分應用數字技術,例如光學漢字識別技術,把實體書籍中的信息資源轉化為數字化信息,記錄在數據庫中,具體的過程是通過掃描、錄入等形式制作館藏圖書的電子版文件。館藏資源數字化是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的基礎,只有將館藏資源全面轉化為電子版資源信息,打牢網絡化圖書館平臺的基石,才能著手建立平臺的其他功能[1]。
3.2 擴大數字化資源的存儲量
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無數讀者習慣于在圖書館中徜徉,來豐富自己的見識廣度,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資源的量是逐漸增多的,得益于互聯網的普及和相應網絡傳輸技術的進步,如今信息資源的量級呈現指數增長的態勢。我們不能任憑知識的海洋逐漸縮小,變為河流、變為湖泊。因此,實現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必須擴大數字化資源的儲存量,對網絡化平臺數據庫中的圖書信息進行及時更新,新出版的書籍、新發表的文章要及時收錄在圖書館數據庫中[3]。
4 建設圖書微信公眾平臺,增強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
隨著互聯網的高度發展,建設圖書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有效實現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在建立圖書微信公眾平臺的過程中,圖書管理人員需要充分借鑒其他類型公眾平臺建設的經驗,選取最合適的建設方法。
4.1 增加互動、培養粉絲
微信公眾平臺和微博、貼吧等媒體一樣,之所以受到廣大網民的喜愛,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與信息的發布者進行互動溝通,有很強的參與感。有調查顯示:39.9%的讀者都認為評論比文章內容本身更加有趣,而只有4.5%的讀者表示從來不關注評論內容。可見,在閱讀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時,讀者不只是接收文章本身表達的信息,其他讀者評論中的觀點也十分重要。與自己觀點相同會使讀者感到被認可的自豪感,而看見與自己意見相悖的觀點也會引發讀者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沈陽工業大學圖書館微信平臺為例,“最值得反復閱讀的圖書”的三期評選活動,閱讀數分別達到了8549人、7621人和10023人,轉發收藏人數也達到2618、1966、3742人,圖文轉化率分別達到27.5%、24.9%、64.1%。僅第一期的活動評論就達到了3367條之多,甚至還有一條評論讀者對《百年孤獨》的任務劇情進行了長達50條的討論。讀者的熱情是學校沒有預料到的,所以在后來第三期的活動中還特殊增加了圖書借閱上限增加券的隨機抽獎環節,使活動參與人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要知道,全校讀者人數才不到兩萬人,能有過半人數參與活動充分顯示了讀者的熱情。反觀其他沒有開啟評論參與功能的微信平臺文章一般只有2000左右的閱讀量,足以證明互動對于增加微信公眾平臺宣傳效果的必要性。
學校用于圖書館宣傳的文章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出來,把讀者從信息的接受者迅速轉變成信息的參與者,這也有效增加了讀者群體的用戶黏性,為圖書信息共享平臺增加了粉絲基礎。粉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互聯網上很多爭吵都是由于各家粉絲為了維護自家偶像的形象而出現的過激行為,當然,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內容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負面輿論,但能夠成為讀者群體的“偶像”,說明微信公眾平臺是經營得十分成功的。人們總是習慣于認可已經認可的人的觀點,這便是粉絲效應。讀者也是如此,他們更愿意接受“偶像”的觀點和看法,能夠成為讀者的“偶像”,在進行圖書館建設意見收集的發布時便可以更具針對性,使得圖書館的建設方向更符合讀者需求以及增加的圖書類目能被更多的讀者借閱使用。
4.2 精煉題目、善用語言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工作需要注重推廣文章的合理性,需要在發布推廣文章之前選取更為精煉的題目,善用措辭,使其在繁多的互聯網推廣信息中脫穎而出,快速獲得讀者的目光。調查顯示,有55.5%的受訪讀者只會選擇看標題更加有意思的文章,有19.4%的讀者習慣于只看標題而不看文章內容,只有25.1%的讀者會無選擇性地閱讀文章內容。這表明有七成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受到了標題的影響,平淡無奇的標題不能充分引起讀者的關注,在推廣效果上也大打折扣。由此可見,在建設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表文章時精煉題目,善用語言尤為重要,需要從內容、感情、語氣、用詞的流行程度等多方面斟酌標題。微信公眾平臺無須像其他正式期刊那樣規范化,標題生動活潑一些無可厚非,只要能夠有效達到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目的即可[4]。
4.3 簡化操作、關注數據
大眾更愿意接受微信公眾平臺這種簡單化的交流互動模式,它沒有煩瑣的中間環節,令信息發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的距離更為貼近。在建設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時,也要注重操作的簡潔化,不要在原本簡潔清晰的平臺中添加過多操作環節。例如一些圖書館在收集建設意見時都會采用微信公眾平臺投票支持來確定具體的建設方案,但往往需要授權賬號使用權、登錄賬號、填寫電話等信息之后才可以投票,這極大地打消了讀者參與活動的熱情,認為操作過于煩瑣,而授權信息也會使讀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是抗拒心理。使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來進行閱讀推廣創新應保持目的的單純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操作,以保證信息推廣的普及性,提高讀者的參與積極性。
簡化操作并不是要求簡單,在建設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時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充分理解讀者的心理,遵循便捷、人性化的原則,一切平臺建設工作都要圍繞讀者進行,盡最大努力提高每篇文章的閱讀量、每個活動的參與度。而讀者的熱情參與,也會為平臺之后的建設帶來龐大的數據基礎。互聯網時代,最具說服力的便是數據,用科學的方法整合數據加以分析,能夠準確預測平臺的發展方向,及時發現問題。管理者可以通過分析不同文章的閱讀量,挖掘讀者的興趣點,例如讀者喜愛的圖書類別、讀者有普遍關注的新出版書籍等等。然后可以通過發布熱度較高的圖書的節選內容,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實現增加圖書館借閱量的目的,達到圖書館推廣創新的效果。
5 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的創新路徑
5.1 更新圖書館的服務觀念
想要實現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性發展,需要從根源做起,更新圖書館的服務觀念。雖然與其他服務行業存在明顯的差異,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更多是服務于圖書,但也不要把自身的工作職責范圍局限在圖書管理這一小范圍內。無論是在圖書館網絡化平臺上還是在圖書館中尋找圖書資源的讀者,都是管理人員的服務對象,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讀者,為讀者提供專業的幫助。可見,為了提高圖書館的服務以及管理水平,有必要注重服務觀念的轉變,在實際工作改革中,可以將網絡平臺管理和線下圖書館管理進行有效整合,統一管理,以此來減少人力的消耗,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
5.2 注重圖書館資源信息整合
除了服務觀念上的轉變,注重圖書館資源信息的整合是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傳統圖書館中對不同類別進行編碼、存放在圖書館的不同區域是較為有效的管理模式,通過一定的編碼規則,讀者經過各標志性類別的層層篩選,可以較快找到需要的書籍,所以,建立圖書館信息資源網絡化平臺也不能完全脫離圖書館本身,要與圖書館進行充分融合,在完善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的同時,也要將圖書的編碼準確錄入數據庫,而這套編碼規則也可以作為網絡平臺中搜尋圖書資源的檢索規則。一方面,讀者可以通過各項分類以及所需知識的側重點,在網絡平臺中準確找到圖書資源;另一方面,讀者在有實體書籍需求時,也可以直接按照網絡平臺中書籍的編號,找到圖書館中的對應位置。圖書館的作用便是為讀者提供圖書資源,在尋找方式上提供便利性便是對圖書館服務的最好改良[2]。
5.3 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完善圖書館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
圖書館想要提高服務水平,不可以故步自封。在原有的管理、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是相對困難的,只有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完善圖書館信息資源網絡化建設,充分了解讀者的所想和所需,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實際服務工作中,可以在網絡平臺和圖書館中建立服務反饋機制,廣泛收集讀者的建議和意見。深入思考讀者提出意見的原因,思考自身服務工作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讀者的建議進行細致分析,由圖書館管理團隊共同商討各項建議的可行性。對于合理可行的建議要積極采納,并落實在實際服務工作中,進而提高圖書館服務創新水平[5]。
5.4 注重保障體系和評估機制的建設
另外,在建設網絡化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同時還要注重圖書管理工作保障體系和評估機制的建設。保障體系和評估機制的建設是為了從政策角度保障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能夠合理有效地運行。一方面,在提升圖書管理人員理念的基礎上,加強資源共享工作隊伍的建設,引進專業素質人才,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培訓的主要方向在于圖書信息的搜集以及讀者需求度的大數據分析,把平臺建設資金花在刀刃上,提高資源共享平臺的實用性;另一方面,加強資源共享工作隊伍的管理,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在規范工作人員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科學的評估機制需要細化分解各崗位的職責,將各崗位的工作內容進行量化考核,把工作績效與獎金和各類補貼掛鉤,從而營造一個和諧進取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環境。
6 總結
在信息資源網絡化的今天,傳統的圖書館要不甘示弱,積極響應時代的號召,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建立并逐步完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同時,為實現圖書館的服務創新,還需要及時更新管理人員的服務觀念,注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整合,并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同步加強服務管理和圖書館網絡平臺的建設,令圖書館煥發出新的生機,堅定不移地發揮其在信息資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郗洪濤.網絡環境下圖書信息資源共享障礙及解決機制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19(19):195-196.
[2]欒曉紅,李鶴飛. 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思考[C].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ssociation.Lecture Notes in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 (ICPESM2011 2011 V3).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ssociation: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學會,2019:236-239.
[3]欒曉紅,張慧.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9,21(10):97-99.
[4]王曉紅.網絡環境下圖書信息資源共享障礙及解決機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129-130.
[5]張學永.網絡環境下科技情報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甘肅科技縱橫,2016(04):11+157.
作者簡介
王德仁,內蒙古通遼人,中級,大專,研究方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