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輝
摘 要:我國經歷了近5000年的發展,創造了諸多燦爛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遺留下大量的歷史文物,這些文物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和民族的興衰,所以需要基層文物工作者履行自身責任,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工作中不斷創新管理方法。當前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涉及諸多的內容,并且對技術要求更高,而很多基層文物單位在管理上并沒有與時俱進,為此需要加以解決。本文從加強基層文物保護的意義入手,討論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如何在新時期有效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希望可以提升文物管理質量,讓我國更多的文化得到傳承。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實踐
對于基層文物單位來說,其開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主要是對文物科學陳列、收藏,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不過當前存在保護意識不高、經費不足以及管理方式不科學等諸多問題,影響力了基層文物保護單位對文物搶修和保護的實效性,為了讓文物保護工作得到更好的開展,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全面改善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以下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1 加強基層文物保護的意義
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國優秀的文化,人們可以通過諸多文物感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挖掘文物背后的人物事跡,進而陶冶人們的情操,讓人們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此發揮出社會教育作用。基層文物保護單位對于文物的保護和管理有其義不容辭的責任,需要廣大基層文物工作者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通過科學的方式對文物進行管理,避免文物損壞丟失等問題。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大國,擁有無數的文化遺產,而基層文物工作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有效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在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理念的今天,國家和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而基層文物管理部門也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做好人才培養,有效利用現代化管理技術,以此對現有的文物進行保護,對受到破壞的文物及時搶修,進而推進我國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1]。
2 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文物保護意識有待提升
在我國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很多基層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行相關管理工作,然而在基層文物管理工作中,并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加之部分文物工作者自身觀念淡薄,責任心缺乏,使得一些文物不能得到妥善保管,這不僅是基層文物單位的損失,更是我國文化事業的損失。此外,很多基層文物管理部門都在進行文物普法宣傳,但是相關活動開展的時效性不足,尤其是很多建筑施工單位對文物保護工作缺乏重視,容易對一些文物造成破壞。
2.2 文物保護隊伍結構不合理
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有效開展,文物保護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然而人員結構也變得更加復雜,一些文物管理人員存在專業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差異,并且很多基層文物管理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所以依然不能滿足新時期基層文物管理工作的需要[2]。
2.3 文物保護體制需要健全
對于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來說,必須根據相關的文物保護制度和準則進行,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基層文物的保護工作開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一方面與經濟因素有關;另一方面在于相關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不健全,使得基層文物管理工作者不能科學開展相關工作。
2.4 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不足
開展文物保護工作不僅是廣大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責任,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開展成效不足的一個不利因素在于相關宣傳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沒有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進行支持和配合;同時由于宣傳力度不足導致了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缺乏,存在一些文物受到破壞的情況。此外,在信息化時代下開展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然而很多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依然采取傳統的宣傳方式,使得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2.5 文物保護工作環境需要提升
要想高質量地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必須保證文物工作者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但是由于資金沒有得到保障使得一些基層文物管理部門的辦公設備較為落后,儲藏條件不佳,一些文物的存放條件不能達到存放標準,影響了文物存放的安全性[3]。
3 如何在新時期有效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
3.1 通過有效宣傳,提升保護意識
要想保證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需要在意識上重視起來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宣傳和教育,按照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要求,引導人們具有保護文物的意識,向破壞文物的行為斗爭,同時地方政府要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考核體系,促使基層文物保護到位,開發合理,這對于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大有益處。同時需要強化宣傳手段,創新宣傳方法,讓社會各界都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需要合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以及網絡化手段定期地開展宣傳工作,以此營造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氛圍。對于基層文物單位的管理人員來說,自身也需要不斷提升工作能力,接受相關培訓轉變自身的觀念,對前來參觀的群眾進行有效宣傳,讓人們更加愿意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比如可以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講解或者發放文物保護宣傳冊,也可以和當地學校配合開展專題講座,讓廣大青少年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重視起來。
3.2 健全法律法規,重視人才培養
對于基層文物保護單位來說,要根據文物保護法的相關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并且要爭取政府部門政策和經濟方面的支持,對資金合理利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文物能夠科學陳列和妥善安置。此外需要加強與公安、土地、工商等部門的配合,杜絕破壞文物的情況,確保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可以得到法律支持。文物是我國的藝術和文化的瑰寶,不僅需要群眾重視起來同時也需要法律層面的保障,以此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具體說來:首先,在行政執法的過程中要明確執法職責,這是由于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范圍廣泛,內容眾多,要求執法人員根據負責區域進行科學管理,比如向群眾公示聯系電話,一旦發現破壞文物行為,可以及時聯系執法人員;其次,在法律法規的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文物保護的相關制度,要求執法人員嚴格執行,再次,可以制定出舉報有獎制度,做好舉報人的保密工作,以此激發廣大群眾保護文物的積極性。第四,對于環境開發與文物保護沖突的問題,需要將文物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如果存在地產開發破壞文物的情況必須及時制止,在法律的框架內妥善解決。最后,對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來說,人才的培養同樣重要基層文物保護部門需要制定出科學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不僅需要掌握文物保護的相關方法,同時也要學習文物保護法的有關內容,進而實現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滿足新時期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
3.3 加強資金投入,改善保護環境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加之本地文物養護情況特殊,使得文物保護需要資金作為保障,不過在很多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還缺乏當地政府資金的支持,得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不能有效開展,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將文物保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或者設置專項資金,確保專款專用,同時要加強財務管理,避免資金挪用的情況,通過對資金的合理利用可以讓文物在安全的環境下展出和保存。此外,基層政府需要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科學規劃,根據文物資源項目情況和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需要,向上級申請文物保護經費。政府也需要通過有效宣傳,尋求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支持,發動保護文物的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吸引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拓寬資金籌資渠道,這樣可以有效的開展文物搶修工作,一些參與文物保護和救援的企業也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4]。
3.4 做到隨機應變,加大保護力度
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在開展工作時,要根據文物的稀缺程度以及文化價值,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并且將文化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基層文化管理部門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有效配合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開展文化保護工作,比如工地建設發現稀有文物,需要基層文物單位及時出現在施工現場,做好相關保護工作。對于基層文物保護部門來說,也需要定期開展文物的檢查和搶修工作。文物具有其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通過合理保護可以讓人們見證時代的發展以及民間藝術造詣,所以在保護文物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開發與利用相結合,發揮出文化的經濟價值。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可以將分散的文物聯系起來,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模式,讓具有相同文化功能的文物集合起來,通過網絡宣傳吸引游客前來,這樣就可以形成文物保護加旅游發展的產業鏈條,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共同發展。此外,將文化產業結合旅游產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利用文物古跡創造經濟效益,然后將相關資金繼續用于文物保護工作當中實現。良性循環[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開展好基層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僅僅依靠地方政府和文物保護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更加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目前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今后需要加強宣傳工作讓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得到提升,同時要健全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文物保護人才的培養。此外還需要加強資金投入,改善文物保護的工作環境,并且實現隨機應變將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進而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和管理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崔濤.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9):94-95.
[2]何軍海.增強文物保護 ——對基層文物工作的幾點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7):92-93.
[3]朱守軍.探討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9):29.
[4]趙利兵.當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及對策探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7):67,100.
[5]陳健.當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