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貪污罪是我國刑事法律歷史上一個古老又傳統的罪名,但對于貪污罪的認定,歷來爭議很大。尤其是在刑法修正案中將職務侵占罪從貪污罪中剝離出來后,對于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的界定更是成為專家學者論諸筆端的重要爭議。在司法實踐中,也經常出現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難以定性的問題。本文將對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進行比較,比較各罪特點的方式對兩罪進行深入探討,以達到對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的界定。
關鍵詞 貪污罪 職務侵占罪 比較 構成要件
作者簡介:王國鑫,江蘇省高郵市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93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之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給國民經濟注入無限生命力,同時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經濟型犯罪日趨增多,其中侵犯財產性犯罪尤為突出,給社會和國家帶來嚴重危害。反腐倡廉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開展,各地區貪污賄賂的打擊力度持續增強。對貪污罪以及其與職務侵占罪區別與聯系的研究,明確二者之界定規則,對于司法實踐中貪污罪的定性以及保障國家和公民基本權利具有重要意義。①
一、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的聯系和共同點
(一)貪污罪的概念和特征
我國刑法專設貪污賄賂章節,并對其進行規定。根據刑法條文的規定,筆者將貪污罪定義為:國家工作人員、受委派的準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受國有單位委托管理或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單位財物的行為。通過法條和相關司法解釋,我們可以得出貪污罪的以下幾點特征:
1.貪污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國家工作人員可以成為貪污罪的主體。這說明自然人構成貪污罪必須是純正的身份犯,即只有具備了特定身份,才可以成為貪污罪的主體。除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為國家工作人員外,還有幾類可以被視為國家工作人員的類型。僅僅是受委派并不準確,還必須是委派到非國有單位從事公務。或者是受國有單位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但是只強調主體的身份也不夠準確,還需要注意上述幾類人員的共同的一點,即必須是從事公務行為。非從事公務,而只是從事普通勞務性工作則不能成為貪污罪的主體。
2.貪污罪的客體為復雜客體。貪污罪的客體也就是貪污行為所侵犯的法益。也就是說貪污罪不僅具有傳統侵財型犯罪的共同特點,都侵犯了財物的所有權,同時也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侵犯財物所有權顯而易見是因為行為人非法占有單位財物;而侵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則是因為行為人的行為破壞了對于國家工作人員的管理秩序,同時,降低了公民對于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的期待。
3.貪污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本罪所要求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需要特別注意。這里所謂的“便利”并非所有的便利條件。必須是因為職務的原因,行為人可以對財物產生一個特定的權利。譬如可以是主管或管理財物的權利或者是經手財務的權利,又或者是可以是經營財物的權利。只有行為人具有此等與其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才可以被認定為構成了客觀方面的一個要件要素。而另一個客觀方面的要件要素則是規定了行為人的行為手段。也就是必須是采用侵吞、竊取、騙取或者其他手段。
(二)職務侵占罪的概念和特征
職務侵占罪是指非國有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數額較大的財物非法據為己有的行為。由職務侵占罪的概念可以得知職務侵占罪具有以下特征:
1.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同貪污罪一樣,職務侵占罪也是身份犯,即必須具有特殊的身份才能成為此罪的犯罪主體。
2.職務侵占罪的客體為簡單客體。也就是說職務侵占罪只是侵犯了行為人所在單位的財物所有權。
3.職務侵占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本罪中所說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貪污罪上所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概念基本一致。
(三)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的聯系和共同點
通過對以上二罪的概念比較和特征對比,可以看出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具有以下相同點:
1.二者均是身份犯罪。不管是貪污罪還是職務侵占罪,都是特殊身份的主體才能構成的犯罪。
2.二者均是侵犯財產性犯罪。不管侵犯財產的性質是國有、私有或者是混合所有性質財產均屬于單位財物范圍,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在客體方面均表現出對財產的侵犯。
3.二者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二罪在罪過上均表現為主觀故意,均以非法占有財物為目的。
4.二者的行為手段基本一致。貪污罪的本質是非法占有單位財物,這其中占有的手段可以有很多種。但理論界有學者認為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手段只有“侵吞”一種。②筆者不贊同此觀點,因為職務侵占罪要求將本單位財物占為己有,在占為己有的過程中應該就包括竊取、騙取或其他手段,否則,只運用侵占這一行為手段并不現實。
二、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之區別
(一)從犯罪主體來區分
雖然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都是特殊主體,但是這只是相對于非身份犯而言,兩者構成犯罪的要件又有著一定的區別。具體來說: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其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定義在《刑法》第九十三條有詳細規定。同時還規定了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準國家工作人員”。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幾個概念的界定: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筆者認為我國刑法所說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該是指可以行使國家對公共事務的管理職權的機構或組織里從事公務的人員。根據法律的規定,這些管理機構應當包括:第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第二,各級黨委常設機關以及各級政協機關;第三,行使國家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第四,行使國家管理職能的企業內部機構。③
2.受委派的人員身份問題。受委派的人員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這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一種情形。也就是說,不光是在貪污罪的認定中,還是其他貪污賄賂型犯罪中,比如挪用公款罪等,受委派的人員都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由此可以看出,受委派與受委托并不相同。受委托是貪污罪的一種法定主體的特別規定。
3.對于“從事公務”的認定。對于從事公務有專門的司法解釋。從事公務是指能夠代表國有事業單位履行相應的領導、管理、組織或監督的職能。公務行為當然地與行為人所從事的職務具有聯系。
職務侵占罪的主體范圍相較于貪污罪更加寬泛一些。凡是公司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的人員都是職務侵占罪的主體。當然,這是在排除其中的貪污罪主體之后的范圍。
(二)從犯罪客體來區分
貪污罪的客體為復雜客體。貪污行為侵犯了單位的財物所有權,同時,也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
職務侵占罪客體是簡單客體。即職務侵占罪只侵犯了本公司財物的所有權。
對于貪污罪而言,是否犯罪客體只能是公共財物所有權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刑法中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過程中或者是在國際交往活動中收受的禮物,也可以成為貪污罪的犯罪對象。但是對于這些禮物,并不只能把它看做公共財產。
2.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一種新型的企業所有制形式正蓬勃發展著。這就是混合所有制性質的公司、企業等。這種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組織的財物并不完全屬于國有財產。所以,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具有貪污罪主體資格的行為人非法占有本公司財物,依然構成貪污罪,但此時,他侵犯的就不再是公共財物的所有權,也可能是私人財物的所有權。
3.貪污罪的本意是為了打擊貪污腐敗。只要是具有主體資格的行為人非法占有單位財物,都應認定為貪污罪。原因是不管財物的屬性是什么,非法占有此財物都是腐敗的。所以,不僅僅將貪污罪的客體限定為公共財物,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貪污腐敗的查處。
(三)從犯罪客觀方面來區分
根據前文所述,貪污罪和職務侵占罪在行為手段上是基本一致的。在犯罪客觀方面有著各種密切的聯系與共同點。但與此同時,二者在犯罪客觀方面也存在著不同。主要表現為二者的犯罪對象有所差異。根據對二者犯罪客體的分析,可以得出貪污罪的犯罪對象是主要是公共財物,只有在混合所有制性質的單位中,其犯罪對象才可能包括私有財產。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則比較寬泛,對財物的性質沒有特別的要求,不管是公共財物,亦或是私有財產都可以成為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但是,對兩者犯罪對象的規定并非只是簡單地區分其性質。根據對法條的文理解釋,我們可以輕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即所涉及的財物主要是本單位的。也就是說,其他單位的財物不能成為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與之相反的,貪污罪的犯罪對象可以是本單位的,也可以是其他單位的,只要是屬于公共財產范圍,一般都可以成為貪污罪的犯罪對象。④
但是,貪污罪作為一個傳統的罪名,因為其行為對國家廉潔制度的強大破壞性,必須加以更加嚴厲地打擊才可以達到立法原意。因此,不僅僅將行為人非法占有本單位的財物的行為認定為貪污行為。同時,行為人非法占有其他單位的財物也可以構成貪污,例如,上級的國有單位占有下級國有單位的財物。這樣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下級之間互相勾結、共同犯罪,避免形成各級貪污腐敗連鎖利益鏈條。
(四)兩者在量刑處罰上的區別
根據刑法條文的規定可以看出,職務侵占罪只有兩檔法定刑,并且最低起刑點是必須非法占有的財物數額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同時,也可以得出職務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不超過有期徒刑最高刑罰十五年。而貪污罪有四檔法定刑,情節較輕,涉案數額不大的也有明文規定相應的處罰,并且最高法定刑可以達到死刑。將兩者量刑標準和處罰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貪污罪的量刑要比職務侵占罪更加嚴厲,這也反映出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對其大力度地打擊和我國力求建設廉潔國家管理制度的決心和勇氣。
三、結語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司法工作人員對于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界限劃分標準不同,從而導致各地出現類似行為不同定罪的現象發生。正確把握好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各級司法人員必須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準確的對犯罪行為進行定性,這樣才能讓司法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筆者也將繼續鉆研學習,更好的明晰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特點,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注釋:
① 梁毅.貪污罪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4頁.
② 黎宏.刑法學[M].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935頁.
③ 唐世月.貪污罪犯罪對象新解[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489頁.
④ 黃祥青.略論貪污罪與近似職務犯罪的界限[J].政治與法律,2004(1),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