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峻暉 曾淑琳
摘 要 我國近些年在反腐敗斗爭中的成績是舉世矚目的,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之后,在黨中央的部署下,港澳廉政公署和內地紀委監察委進行廉政協同合作,成功構建了合作機制。港澳雖然和內地實行了不同的社會政策和法律體系,但二者有共同的職責,打擊貪污腐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廉政與協同合作機制是為了三方能在反腐敗問題上有效合作以便共同治理反腐問題,因此在粵港澳區建設背景下展開廉政協同工作能更好的促進廉政公署的工作,有效的打擊跨境貪腐,并搭建更加暢通的合作來更好構建廉政體系。
關鍵詞 粵港澳大灣區 廉政 協同 合作
作者簡介:黃峻暉,云南農業大學,政工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的理論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治理與公共政策;曾淑琳,香港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戰略與創新管理、政策研究與規劃。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224
我國近些年非常重視各級官員的腐敗問題,反貪腐斗爭力度大,蒼蠅老虎一起打,因此在反腐敗斗爭中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香港澳門自從回歸祖國以來,國家對于這兩地區的貪腐問題也是十分重視,廉政公署承擔的責任更為重大。香港澳門雖然和內地實行的是不同的社會政策和法律體系,但是在打擊貪污腐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其職責是一樣的。港澳廉政公署和內地監察委員會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是其工作性質是相同的,二者的機構職責和權限是等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區域履行相同的職責。根據《廉政公署組織法》的規定,廉政公署是屬于獨立于行政、司法機關的反貪執行機關,其主要職責就是反腐肅貪。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職能和司法機關類似,但監察委員會并非準司法機關性質,本質上講就是反腐肅貪機構,因此和港澳地區的廉政公署有相同的職責和權限,二者對貪腐行為有調查權,包括公務人員的欺詐、舞弊等行為,除了調查權,還具備監督和處置權,以此來監督和糾正公職人員的道德操守及職業行為。兩部門在處理貪腐案件中處理方法類似,在收到貪污舉報后廉政公署和監察委員會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案件在立案后進行調查取證,主動跟進案件進展情況,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進行處置或結案。有調查結果的案件通過法院作出刑事處罰,而相對輕微的紀律處分則有廉政公署進行處置[1]。
黨中央做出的戰略布局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和內地協同進行廉政建設,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粵港澳城市群的經濟,積極推進經濟發展。
一、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廉政與協同建設分析
(一)創建專業的廉政機構
從政策和法律角度看,阻礙廉政公署成為執法強有力的部門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是港澳社會腐敗氣息濃厚,廉政公署在反貪執法力量還需要繼續加強。港澳地區的貪腐問題歷史已久,積淀較深,這主要和其經濟架構和社會文化等有很重要的聯系,而廉政公署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難免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廉政公署及其他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較為低下,制度腐敗便是由此而滋生的,這種制度腐敗逐漸演變為社會腐敗,使得貪腐問題在港澳地區逐漸加深,更涉及到了一些政府機構的高層人員。因此內地與港澳構建廉政協同合作模式能有效加強三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監督,共同構建獨立、權威、廉潔、專業的廉政機構,大力降低粵港澳地區的貪腐問題[2]。
(二)準確定位機構角色
要想提升反腐敗執法能力,首先是要提高機構及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并能準確定位結構角色。根據香港澳門《廉政公署組織法》第三條規定,廉政公署的主要任務是反貪,但是還需要承擔行政申訴、保護人權的工作。港澳廉政公署作為政府機構工作人員一般保持在二百人左右,如果機構職責過多勢必分散執法力量,而且由于職責過多還會導致機構在角色定位方面的模糊不清。香港特區《廉政公署條例》第十二條規定,香港廉政公署的職責在于集中力量反貪、消除貪腐。相比之下香港廉政公署的職責界定更加明確,機構角色定位也更為清晰,那么執法權利相對集中,執法力度必然會增加[3]。澳門政府認為行政申訴和廉政工作同時開展并不沖突,二者相結合實際上有屬于廉政工作更加順利展開,但是研究貪腐問題的學者認為人權保護的職責不應該納入廉政公署的職責范圍之內,否則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反貪工作的力度。實際上澳門廉政公署在人權保護的問題上也較為模糊,雖然法律規定中提到了廉政公署有人權保護的職責,而實際運行過程中人權保護這一項被弱化了[4]。
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簽署區際司法協助協議
(一)立法層面
從非正式層面來看內地和港澳廉政協同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要簽署區域間的司法協助協議才能更好的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從立法層面奠定廉政協同合作所必需的法律基礎。由于兩地在法律法規等方面有所差異,但是廉政協同合作模式給工作帶來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粵港澳大灣背景下要積極構建一套廉政建設合作框架。而至今為止港澳廉政公署與內地并未簽署過一份合作協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也都沒有在法律范圍內做出明確規定。之前的一些法律規定是針對澳門廉政公署的職責和權限,這些法律規定并沒有涉及到與其他地區之間反腐敗的合作內容。
(二)法律約束層面
從目前區域之間的合作來看實際上是以雙方自愿合作為主,雙方并沒有法律機制的約束和限制。正是因為這種區際司法合作協議的缺失導致了境外取證中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取證的合法性最為關鍵。如從澳門著名的第12/2015號案件中,可以看出港澳司法協助要簽署區際司法協助協議才能受到法律力量的支持和維護。由于一國兩制的政策,內地監察委員會與廉政公署的執法合作本著一國的原則進行,都是為了兩地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不能簡單的套用香港或澳門的,或者他國的國際刑事協助協議,而是應該根據一國兩制的政策進行適用區際司法協助,也就是明確協議的概念和邏輯才能更好的維護雙方的利益。另外內地和港澳刑事司法領域中辦案人員之間的信任度十分欠缺,這是因為兩地法律體系、法制觀念等方面存在法律和文化方面的差異造成的,因此在案件過程中對刑事司法協助原則理解和適用存在法律層面的差異,可見尋找一個平衡點是降低差異并維護自身法律制度完整的關鍵[5]。
(三)明確公約的邏輯思維
可引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構建原則與理念,該公約的邏輯是:中國作為公約的締約國,港澳特區理所當然屬于公約規范的范圍之內,而內地監察機構和港澳廉政公署作為政府機構需要堅定不移的履行公約義務,并根據本地立法進行靈活調整,使得立法內容和公約規定相一致。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廉政協同其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反貪貪腐工作,因此三者之間本著平等協商,相互尊重的原則,在一國兩制國策的支持下保證反貪互助行為的順利實施。
三、粵港澳三方合作追逃追贓
(一)尋找追逃追贓的共同點
在我國的反腐敗斗爭中,境外追逃追贓是最為艱巨的工作之一,只有密切合作才能有效的維護國家利益,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港澳作為中國主權下的特別行政區,和內地進行廉政系統合作有利于反腐工作的開展,而且在執法合作中要盡力按照雙方尋找的平衡點進行,境外追逃追贓需要專業的執法人員才能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包括了解法律知識、外語以及具體事務的操作流程及規范等。中央政府在境外追逃追贓方面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發布紅通令全球追蹤?;浉郯拇鬄硡^背景下的廉政協同工作也應該設立專門的部門,協調內地的境外追逃追贓部門的工作。港澳要設立相對應的聯絡部門配合中央政府工作小組的追逃工作,國家監察委員會起到了積極的協調作用,雙方合力提高追逃追贓的效率。這樣的工作方式能更好的整合執法人員和技術資源,有效降低追逃追贓成本,提升境外追逃追贓執法水平[6]。
(二)構建信息共享機制
廉政協同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信息共享,在這方面港澳和內地有過較好的信息交換平臺,彼此間的協助調查取證次數也較多。但是這種信息交換工作方式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案件范圍比較狹窄,可交換的信息十分有限。其次很難獲取大眾或者社會組織提供的信息,而且長此以往很難提升二者之間的信任程度?;浉郯拇鬄硡^背景下內地監察委員會和港澳廉政公署協同合作時要積極加強各個方面的聯系,設定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全方位做主體的建設目標,這樣才能使得信息共享機制走上可持續良性發展之路。具體建議有: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同行辦案經驗交流會,培訓會或者座談會,同時利用高科技技術實現信息的及時交流,建立直翻數據庫,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而且也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辦案效率。另外要積極發動普通民眾的力量,設立兩地全天候舉報熱線,這樣就能及時有效的處理一些緊急事件并獲取一些不確定的流動信息,對各類案件及時跟蹤,加強案件處理的聯動性,同時要和兩地的海關、工商和金融等部門對接起來,及時檢測犯罪分子的資金流動狀況。
四、結語
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貪污腐敗是很常見的,可以說貪腐問題影響了各國經濟和政局的發展。港澳的廉政公署是回歸祖國后成績的反貪機構,和內地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履行相同的政府職能。為了更好的打擊貪腐問題,國家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廉政協同合作構想,其目的是為了探索港澳地區和內地監察委員會進行合作的模式,積極更新港澳地區和內地在廉政建設方面的新格局。實際上內地和港澳地區的廉政協同合作時間較短,各項工作體制和合作模式還在摸索和探討之中,在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的基礎上探索廉政協同合作模式其實踐價值較高,在一國兩制正確方針的指導下,大灣區要緊密合作,從而構建出新的廉政格局。
參考文獻:
[1] 孟慶順.澳門廉政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61-73,36,166.
[2] 仇永勝,陳婷.內地與香港反腐運行機制比較研究”[J].學術探索,2019(1).
[3] 任建明,張君翼.中國反腐敗機構改革研究——基于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間的比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4] 秦前紅,葉海波.國家監察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3-32.
[5] 杜磊.內地與港澳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問題初探[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6] 袁柏順.港澳反腐敗法律框架與實施——基于《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履約的一項評估[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