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童
摘要:數學課程改革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但就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將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是我們必須探討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發(fā)散思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254-01
在發(fā)散思維特征的基礎上,數學的教學活動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而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通過有效的手段來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散條件,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例題變式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意識。
1 集中授遞策略
在初中數學講授新課程時,教師安排一定的課時,集中的講授數學發(fā)散思維的含義、特征、價值和如何逐步養(yǎng)成等,使學生迅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一是課時安排。例如:預備年級下學期第5章有理數內容教學,這部分內容是以整數及分數內容為基礎對其進行整合歸納。通過這章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有理數有更深入的了解,用數軸上點表示有理數,掌握相反數、絕對值等,可以更為精準的比較有理數數值大小,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數及乘方的運算特征及運算法則,知道如何解決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及提高運算效率。本章內容細分為 “有理數”和“有理數的運算” 兩節(jié)內容。其中“有理數”的教學涵蓋四個課時,其中有理數意義占1課時,數軸2課時,絕對值1課時。
二是集中授遞內容。包括:數學發(fā)散思維的含義、特征、價值和如何逐步養(yǎng)成等。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根據應用題中的己知條件,假設未知量,構建未知數列方程。了解生活中常見指標間的關系,例如利率、成本、本金、利潤、利息等。根據應用題中的文字信息找出己知量及需要求的未知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可以更快捷的解決難題,求出未知量,是解決問題的常用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重視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樹立愛國理念及民族意識。
三是集中授遞內容的具體策略。包括:講解;案例分析;發(fā)紙質材料;借助PPT呈現相關內容一分析;復述;嘗試應用;筆記;個性化記憶等?!度淮畏匠探M及其解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特征、形式等,然后對其進行求解。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后,可采取消元和化歸法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方程組,提高自己思維運用能力。
2 綜合運用策略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借助相關數學概念的學習、理解性的練習、聯系實際應用性的練習、總結等過程中,對班級學生進行適當的訓練,使學生能更熟練地運用發(fā)散思維的相關能力,促進數學新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運用。
一是在數學新概念學習中的培養(yǎng)。例如初一年級第十一章圖形的運動。幾何圖形在初中教學中常用的運動方式為平移、翻折和旋轉。本章內容以幾何圖形的這三種運動方式為主,探究其運動特征及對稱性。教材中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舉例,引導學生通過操作獲得知識。學生在學習本章內容后,能夠將靜止的幾何圖形運動化,掌握其運動特征,例如平面上的兩個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可以通過上述三種運動重疊在一起。
二是在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包括:第一是理解性的練習;例如如何把一個分式化成最簡分式,如何進行分式方程的求解等等。第二是聯系實際應用性練習中培養(yǎng);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票價分為兩種,成人票60元,學生票45元,科技館一天共賣出1萬張票,收入51萬元,求成人票、兒童票的賣出數量。對應用題的己知條件進行分析,有兩種解題方法,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組。老師可引導學生想出更多的解題方式,并對不同的解題方式進行對比分析。
第三是課堂鞏固性練習中培養(yǎng)。例如:學校組織綠化植樹活動,一同提供900棵樹苗,分為三種,己知梧桐樹苗分別是松樹苗的2倍和柳樹苗的三分之一。根據己知條件求出這三種樹苗的具體數量。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用兩種方法解題,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3 鼓勵參加比賽策略
教師通過組織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性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愉快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出多種問題解決方式。一是比賽的目標;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可熟練的解決類似的問題。二是比賽的內容;一般就是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點,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之前的知識關聯起來。三是比賽的時機;通常情況下在一節(jié)新授課結束的一周內進行。四是比賽的形式;可以是個人賽與團體賽相結合。五是比賽結果的運用。為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fā)獎狀或獎品激勵。例如可以進行一些腦筋急轉彎游戲:“王強買了一只雞花了5元錢,覺得買貴了,將雞6元轉賣。轉賣后又花了7元把雞買了回來,回到家后想起來家中有一只雞,于是將這只雞用8元賣掉。計算在這過程中,王強賺了多少錢?”這種題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學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思考,開展發(fā)散性思維。
4 進行多元激勵策略
對初中數學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多種激勵策略。一是,激勵的目標;通過激勵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可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二是,激勵的內容:鼓勵學生多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問;三是,激勵的主體:通過激勵來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等;四是,激勵的時機:老師選擇適合的激勵方法及激勵途徑,可以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五是,激勵的形式;老師鼓勵與學生自我表揚相結合。六是,激勵結果的運用。
總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集中授遞、綜合運用、參加比賽和多元激勵等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之教學藝術的探索,促進班級學生發(fā)展相關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新授內容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和數學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朱麗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