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認識多位數”單元整理復習課為例,論述開展高效的單元銜接課教學的途徑,提出巧用思維導圖、聚焦薄弱環節、設計組合練習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銜接課教學 小學數學 高效 “認識多位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143-02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新學期的教學節奏,學生只能“宅家”上網課進行學習。在復課后的銜接課教學中,不少數學教師不重視學生通過上網課獲得的知識,普遍做法是羅列知識,或以習題課代替;有一定思考的教師,則將其設計成了專題復習課,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卻不免有應試的味道,導致單元復習課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和系統性。筆者認為復課后的銜接課要基于學生個體差異,加強教研組的集體備課,重組教材設計與學程設計,采用串聯思維,統整、建構方法,通過系統整理知識板塊,找準知識主干與分支,厘清知識間的關系,做到復而不重,高效復習。筆者以在江陰市數學教師云教研時的“認識多位數”單元整理復習課為例進行具體介紹。
一、巧用思維導圖,系統梳理
學生通過網課學習的是每個單元的新內容,缺乏師生互動,課堂只有教師的講解,學生居家上網課權當看視頻,沒有參與感,學習效果欠佳。串聯思維統整下的“認識多位數”單元銜接課,嘗試用思維導圖突出重點知識,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嘗試繪制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整理能力,使其自主構建知識網絡。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一邊復習、思考,一邊將知識結構化,還可以讓教師在上課時直接帶領學生進入主干問題答疑解惑、合作研討、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本單元主要包括數位順序表、讀數、寫數、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五個板塊,通過整理歸類,學生找準知識的主干、分支,厘清分支與分支之間、分支與主干之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連成線、織成網,整體把握多位數單元的概念要點。與此同時,教師精準把握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在匯總學生較粗糙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將五個知識板塊匯集在黑板上的一個真實的算盤周圍,呈現一幅與眾不同的思維導圖。
二、聚焦薄弱環節,精準定位
在設計復習銜接課時,教師要明確銜接課要實現什么目標、每個環節有什么目標,課堂設計要精準,集中指向學生的薄弱處,思考每一個復習的板塊知識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本單元以“認識多位數”為核心,以算盤為載體揭示十進制計數法。單元目標是能準確地讀、寫多位數,先分級再讀寫是正確讀寫的首要條件;零的讀法和寫法是易錯點也是難點,需要在銜接課上進行有效突破。學生學習“比較數的大小”可以借助二年級“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知識基礎,只要明白“位數多,數就大”和“相同數位,從高位比起”這兩個法則就可以。“數的改寫”是這個單元的最后一個分支,也是本單元最抽象的難點。大數的改寫題型比較多,網課作業錯誤嚴重,需要在復習時重點加強練習。
三、設計組合練習,突破難點
學生經過線上學習,對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在上銜接課的時候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教學素材,盡量避免與線上內容雷同;運用數學操作活動打破課堂沉悶性;把關聯知識放在一起,精心預設問題,設置拓展練習,突出知識的聯系與本質。如果教師能精心設計有效的載體,就可以將眾多的知識點巧妙融于同一個素材之中,使學生多方面理解所學習的知識,發展數感。
(一)以算盤為載體
以算盤為載體演繹十進制計數法是本單元內容的核心,本課五個概念板塊均圍繞算盤,多而不亂,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深化對數的認識。學生在線上已經學會了“先分級后讀寫”的方法,但是對“0”的讀寫仍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利用算盤這個工具,基于算盤精心設計撥珠活動:教師撥珠500 960 850 070,學生讀出教師所撥的數,即五千零九億六千零八十五萬零七十。教師提問:“一共有6個0,老師卻只聽到了3個0,還有的0去哪里了?”引導學生回憶新課:每級末尾的0不讀,中間的0要讀,中間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讀數的難點就在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撥數活動中克服了。當學生寫數時,教師再次用算盤上設置的五十億零八十萬零七提問:“讀數時讀出的一個0,寫的時候應該寫幾個0呢?為什么要這樣寫?”學生回憶數位順序表的數級、數位等知識,加強對數的組成的認識。教師隨后在算盤下方出示文字題:由五個千萬,八個萬和八個百組成的數是多少?以此鞏固寫數規則并明確每一位數所表示的意義。
(二)用好經典題目
對學生來說,多位數中比較數的大小這一板塊的內容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因此在銜接課上可以根據知識點呈現兩組基礎題:在算盤上撥珠50487和140487,56372和56872,讓學生通過觀察算盤再次經歷讀數、寫數與比較大小的過程。第一組數:哪個數的位數多,哪個數就大;第二組數:兩個數位數同樣多,要從最高位比起。這樣的比較大小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大小時“先分級后數數位”的好習慣。
教師出示比較數的大小的經典題:用3個8、3個0可以組成哪些六位數?組數練習增加了銜接課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字卡片進行擺數活動。教師從中選取幾個典型數:808800、800088、808080、880080、880800、800880,讓學生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這道題沒有直接出示數字,而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生成數,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這道題屬于難題,學生易受數據影響而排錯順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數豎著排列后再進行比較,這樣一來,每一位數對著的數位相同,數的大小更清晰明了,學生不易出錯。
(三)增強訓練層次
銜接課習題的作用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把握好幾點:第一,以基礎訓練為主,重在讓大部分學生理解知識;第二,要有具有挑戰性的題型,給學優生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三,要有具有趣味性的綜合題。
求近似數是本單元最難的一個板塊,學生在平常學習中不明白四舍五入在什么時候“舍”、什么時候“入”,練習的題型也很多,缺乏針對性。在復習銜接時,教師要做到讓學生理解“四舍五入看后一位”的方法,通過整體架構的系列問題,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是“舍”或為什么是“入”,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
教師出示習題:38□204,框里可以填哪些數?學生很容易得出,最小可以填0,最大可以填9,共10個數。學生明白四舍五入到萬位時要先分級,看萬位下一位,即千位上的數。學生通過排列這10個數明白:左邊一列千位上0~4是“舍”,右邊一列5~9是“入”;如果既要舍,又要最大,千位上應是“4”;如果既要入,又要最小,千位上應是“5”。這樣通過一次次的提問、分類整理、觀察比較,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教師隨后出示39□0000000≈39億讓學生進行挑戰訓練。教師詢問學生:框里的數可以填哪些?最大是幾?最小是幾?填0行不行?通過這道題厘清“舍”的范圍只能定在1~4,如果填0的話就是大小相等,變成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了,違背出題本意。
“一個六位數四舍五入到萬位約等于30萬,這個六位數最大是幾?最小是幾?”這是求近似數中的難題。可是這樣的題目往往出現在一堂課快結束的時候,學生注意力渙散,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銜接課時可以進行改編,使其成為一道具有生活氣息的題:小王叔叔新買了一輛小轎車,小轎車的價格大約是30萬,小王叔叔最多付多少錢?最少付多少錢?教師為引導學生解決這道題預設了以下幾個不同層次的問題:這輛車的價錢近似數是30萬,它可能是50萬、80萬嗎?問題集中指向萬級。學生認真審題,認為“大約30萬”不可能是50萬、80萬。教師隨后拋出第二層次問題:約等于30萬,千位上的數可以是幾?最大只能是幾?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知識明白千位上最大只能是“4”。第三層次問題:其余個位、百位、十位上的數要最大,應該是幾?學生討論得出這三個數位上都是9。學生最后得出:小王叔叔最多付錢304999元。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可以借助夸張的語言:“哎呀,29萬要約等于30萬,千位誰來幫我推一把呀!”這樣哀求的語氣配上推的動作,“入”的意識就會深入學生心中,學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最少付錢295000元。通過這樣一道富有生活氣息的題目,學生明確最大和最小的數要先確定萬級,再確定其余各位的數,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復習效果顯著。
以上就是我校團隊對于復課后以點帶面的銜接課的一些思考,整合教材、打造復而不重的單元教學是基于單元目標下的系統教學,復課銜接課采用這種教學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金.當教學回歸線下[J].小學數學教師,2020(4)
[2]林煥好.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數學教育,2019(21)
[3]趙勁松.重聯系·求變化·再生長——復習課的教學困惑與對策[J].小學數學教育,2019(10)
作者簡介:鄭怡(1973— ),女,江蘇江陰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