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駿彪
摘要:加強深度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共建、深化產教結合的職業教學模式不僅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教學實踐改革的戰略性選擇,也是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創新高職院校傳統教學形式的同時,也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如何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大環境下,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創新教育形式便成為了現今高職院校所關注的重要教學課題之一。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所面臨的新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高職院校在深度校企合作環境下實現思政教育創新的具體實踐舉措。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思政教育;教學創新
校企合作是一種學校與企業構成合作關系,實現合作育人的教學模式,它比傳統的教學形式更加注重培養質量,在校學習情況和實習情況。可以說校企合作一種學校與企業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從而達到雙贏的合作模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校企合作已經成為了現今我國高職院校培養專業型人才、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點[1]。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作為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教學途徑,在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中應用校企合作模式不僅能夠為學生明確政治方向,培養學生優良的職業道德,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夠更好的融入工作環境,適應工作內容。因此,做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個高職院校必須重點關注的教學課題。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新挑戰
學校與企業對學生的培養任務和培養目標存在差異。企業是一種以盈利為主要生存和發展目標的經濟組織,它與高職院校在思政教育中所存在的差異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缺乏培養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識,比起實習學生的思政教育,企業更加重視市場發掘、產品更新、生產組織和營銷策劃;其次,企業普遍存在“重制度、輕人文、重人治、輕徳治”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企業缺乏人文關懷和忽視學生利益和基本權利;最后是高職院校設置實習環節存在一定的教學目的,希望學生能夠在企業實習中得到專業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以此來彌補學生在學校中實踐教學的缺失。而多數企業所提供的實習崗位旨在讓學生做重復的熟練工,其中所蘊含的技術含量并不高,導致大部分學生很難在實習過程中學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教學效果具有局限性。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主要教學途徑,校企合作模式雖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高職院校的教學形式,但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仍會出現教條性和局限性,并且學生普遍會需要半年甚至半年以上進入企業實習的時間,由于企業疏于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學生的思政思想便會在實習階段出現“空窗期”。
授課課時得不到保障。在深度校企合作環境下,大部分高職院校會縮減基礎理論課時,加大實踐教學,將教學重點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等。這就會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課時和教學空間會受到大幅度的擠壓,導致高職思政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加快教學速率,從而嚴重影響了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
在深度校企合作環境下,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為教學核心
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前提就是,明確教學重點。因此,高職思政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強化行為規范教育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使思政教育面向企業和學校,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操,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觀念[2]。
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但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行為習慣養成能力就相對而言較為一般,因此,高職思政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的行為舉止既能夠符合當代大學生形象,又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一方面,思政教師可嚴格按照《學生手冊》中的規定規范高職學生在課堂學習、寢室生活等方面的行為,改善學生的不良習慣;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組織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或技能比賽等提高學生的技能素養,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自信,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工作崗位中具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決心。
在高職思政教育中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時必須要結合學生專業知識和未來的職業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并要將職業道德中的競爭意識、信用意識、法律意識和效益意識等融入的實際的教學中,使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在潛移默化中便會得到形成。可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不同的職業主題活動,如,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要求他們穿職業裝上課,對于媒體專業學生可為他們組織和開展PPT大賽等專業性較強的的活動,這樣一來,便能夠使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思政教育平臺
由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呈現分散和流動的現象,這便會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加大了教育工作的難度。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被應用到教育教學領域當中,因此,高職院校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互聯網快捷、方便的優勢,為高職思政教育搭建新平臺,從而提高高職思政教育的教學有效性。
如,學校可建立以學生頂崗實習思政教育工作為專題的網站,弘揚現階段黨的思想和黨的認識;還可以通過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形式,構建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拓寬高職學校思政教育的空間和渠道。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和黨員的作用,讓他們引導學生能夠合理健康的利用網絡資源。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平臺,將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情況反映到學校[3]。
綜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需要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相互協作、共同進步才能夠達成的教學任務。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學生要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學校和企業,配合學校和企業所開展的思政教學活動,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作為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靈活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實現思政教育的教學創新;作為企業,要承擔起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思政教育的責任。
參考文獻
黃曼.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研究的對策[J]各界, 2018, 000(024):144,147.
姜蕾.芻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西部學刊, 2020, 000(003):92-94.
趙春園,孔春花.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