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教育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來說。新課標指出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便于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本文就以芻議語文教學中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途徑這個問題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 人文素養(yǎng) 提高途徑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都是比較差的,因此教師在展開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并且讓學生們明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對于他們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性。這樣的話才可以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 中職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要性
人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科學知識,社會心理以及文化修養(yǎng)等等,以此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不斷的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發(fā)展,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yǎng),掌握更多的知識點。
2 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低下
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并且在教育行業(yè)中占著很重要的比例。但是很多的學生們卻不重視語文這門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不知道語文該學些什么。而且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化。這些原因都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低下,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無法提起
興趣。
2.2 語文基礎知識較弱
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中考或高考失利之后,才選擇去了中職學校。因此這些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都是比較弱的,這對于學生們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來說是很不利的。比如學生們在課堂上無法區(qū)分重、難點知識,并且無法掌握語文句法和語法的區(qū)分。長期這樣下來也會阻礙學生們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2.3 語文課程設置不合理
中職學校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的技能,因而忽略了對于文化課程的設置。這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而語文課程也僅僅成為了一種擺設,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會學到一些基礎的知識點,進而無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3 語文教學中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途徑
3.1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
很多的教師在展開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都是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只會不斷的降低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此,教師在展開教學時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要不斷的指導學生們。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師在給學生們講到《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自主進行閱讀,并且賞析文章,說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也要不斷的鼓勵學生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等到學生們說完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之后,教師便可以和學生們共同進行賞析,并且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們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可以不斷的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久而久之也可以不斷的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
3.2 尊重學生個性,豐富語文教學手段
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也是不同的。對此,教師在展開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給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以此來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對于他們將來發(fā)展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講到《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們觀看關于這篇文章的視頻以及圖片,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如:你們覺得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有何區(qū)別?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五分鐘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并且回答問題,等到學生們回答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再去閱讀文章,并且總結文章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觀點。同時教師要不斷的挖掘學生們潛在能力,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學到更多的人文知識。
3.3 開設語文科人文類選修課程
中職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要重視對于學生們的語文教育,在平時開設語文科人文類選修課程,以此來不斷地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比如學校可以加大力度宣傳人文素養(yǎng)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平時可以開設詩詞鑒賞,古典文學賞析等與人文學科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這樣的話學生們在上選修課時,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3.4 努力深挖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教師在展開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與人文素養(yǎng)相關的內容。以便于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比如教師在講到《勸學》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們講一下作者寫這篇文言文的背景,之后再給學生們講解這篇文言文。讓學生們明白學習對于他們的重要性,并且讓他們可以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為之奮斗。再比如教師在講到《奧林匹克精神》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們講一下我國有哪些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了獎項,以及他們平時練習時的運動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也可以不斷的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3.5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想要不斷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讓學生們提升自己的閱讀量。對此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教材上的內容與課外教學結合起來,并且要鼓勵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使得學生們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在講到《杜甫詩兩首》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們觀看專家對于有關杜甫詩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們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可以加深自己對于杜甫的了解,進而提升自己賞析詩的能力。再比如教師在講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小說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們觀看關于這篇文章的視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去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以此來感悟這些作品中作者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這樣的話也可以不斷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6 樹立學生榜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并且要給學生們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樹立良好的榜樣。以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向教師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內涵。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自己的措辭,讓學生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去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以便于學生們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樹立
自信心。
3.7 積極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想要不斷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在平時也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們展開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教師在講到《林黛玉進賈府》這篇小說時,可以給學生分組,讓他們小組的形式表演這篇小說相關的情景劇,讓學生們在參演情景劇的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了解這篇小說中不同人物的心境,以及他們的性格。或者教師在講到古詩時,可以舉辦詩詞大賽、詩詞朗讀比賽活動等等。并且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以便于學生們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yǎng)。
4 結語
教師在展開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媒體的設備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深層次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并且組織學生們展開關于人文素養(yǎng)的活動等等,以便于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濤.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才智,2019(7):29.
[2] 王學訥.淺析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6):74-76.
[3] 史淑艷.淺談新課改下中學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8(36):159.
[4] 劉家佳.以史知世促文養(yǎng)成——初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121-122.
[5] 蔣玲.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