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為中心”的課堂需以學生為中心,以交往學習為方式。在交往中學習可以讓學生互為羽翼,讓學生借助外力提升自己,使全體學生得以互補共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應當從低年級就開始,讓他們及早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獲得“捕魚的本領”。“學為中心”的思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因此,如何有效落實數學“學為中心”的思想成為數學教學乃至教育界關心的話題。基于此,文章從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入手,對如何通過落實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在小學數學低年級學段教學模式提出了建議,并結合實例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小學低學段數學教學提供部分理論基礎。
關鍵詞:學為中心;高效課堂;小學數學;低年級學段;教學模式
一、 前言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學習,在不斷地試錯中,讓學生能夠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意識。很多低年級的數學教師在觀念上保持著傳統觀念,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要是讓教師進行教授和引導。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在如今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已經有很多從業者和相關的教育界學者進行了批判和否定,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進步,導致了學生缺乏獨立的思維方式,沒有將學習作為中心,并且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十分低下。在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才是重要的目標,教學工作中,“學為中心”才是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只是輔助角色,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充分的實踐這種思想,建立起高效課堂,建立起一套小學數學低年級學段教學的教學模式。
二、 建立具有趣味的高效課堂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應該是能夠激起小學生的興趣的,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小學生很難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驅動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我們很難讓數學理論知識變得有趣,但是可以讓數學的理論知識的表現形式變得有趣,通過有趣的表現形式引起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氛圍變得充滿趣味性,能夠作為導入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的重要渠道。在這個過程中,低年級的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形式,游戲、問題、動畫等等元素,都是激發課堂氛圍的重要工具。
例如,有教師在小學的一年級上冊的認識物體課程中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變形金剛,讓學生觀察并說出變形金剛是由哪些形狀組成的。在利用學生熟悉而喜愛的變形金剛導入課題后,設計了幾組“積木游戲”,讓學生“數積木”“滾積木”“搭積木”“分積木”,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自始至終充滿了學習興趣,而且在反復觀察、親手操作中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形狀的特征,提高了其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初步發展了其空間觀念。
三、 通過學習任務塑造高效課堂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應該是充實的完整的,要讓學生能夠保持高效的思考狀態,因此,要為學生設置一些合理、科學的學習任務。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中,學習任務是作為學習時間的一種填充,而不是主要目的,其主要作用在于讓學生能夠在上課過程中保持課堂學習的效率,處于獨立思考的狀態或是高效的學習交流的狀態,讓上課時間的學生的腦筋一直在動。學習任務的設置并不只是局限于教師進行設置,在數學課程開展的初期,由于學生缺少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需要教師為其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而在學生對學習任務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學習任務的內容應該由學生自主發現甚至自己設計自己探索,以“學為中心”的重要目的即是讓學生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獨立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實踐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在動物運動會上,來了狗、兔、猴等許多動物,組織單位想要很快知道每種動物各有多少只,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學生立即展開熱烈討論,有的說要把所有動物分分類,有的說要讓同一種動物站一排。學生在討論中懂得了“當統計對象比較多而亂的時候,可以先將它們分一分,排一排”。在學生初步了解收集數據的方法后,教師接著提出問題:“怎樣把收集的數據整理出來,而且又能夠使組織單位一目了然呢?”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出可以用一個一個小格子來表示。接著,教師又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格子中涂色來統計每種動物的個數。統計完畢后,教師又組織學生觀察統計圖回答問題。就這樣,學生在一個個任務的驅動下,依次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在充實的活動經歷和體驗中認識了條形統計圖,鍛煉了統計能力。
四、 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合作
在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關于學習問題的思考交流是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共享意識和合作意識的重要手段。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其天性,并且習慣了父母的照顧,在交流和合作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輔助學生們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友好的交流。在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數學問題為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之間能夠產生良性互動和合作。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一課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集體交往中感知長方體、圓等形體的特征,整堂課基本以學生的自主觀察、操作活動為主。當教師把積木分給每個小組后,有的學生馬上就動起手來;有的學生對積木愛不釋手,甚至還發生了爭搶。為了提高后面幾個合作學習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防止學生無組織無紀律,避免學生無序低效操作,教師對不遵守合作紀律的學生進行了批評,對每個小組提出明確的合作要求,要求他們根據小組分工親密真誠地配合,要求在合作交往中不能膚淺,要深入觀察討論,在操作中要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活動,如在搭積木時要邊搭邊感受積木的形狀,觀察比較它們的樣子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經過引導后,學生的合作交往變得充暢,合作學習效果自然提高。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更多是注重對學生的思想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對學生之間的互動加以思考,思考其中對學生的思想的影響,學生之間的合作如何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讓雙方能夠交換互相的思想,在課堂中是否可以設置專門的環節進行課堂上的思考回顧,幫助學生對自身的思想進行表達和思維之間的碰撞。這些都是值得教師在構建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中進行思考的問題。
五、 化抽象為直觀的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一大作用便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理解能力上是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的,這使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速度快,但是數學理論知識這種抽象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要完全認識具有很高的難度,因此,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就利用了具象的事物,協助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而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單純地利用事物進行理論知識理解,從中還需要穿插抽象知識,并且,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并學會應用,不能夠讓學生對具象事物作為學習工具的模式產生依賴性,更多的是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六、 課堂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作用目標是學生而非教師,因此,高效課堂并非是追求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教學任務,那樣的課堂雖然做到了高效率,但是在實質上只是走了一遍過場,反倒浪費了教學時間。科學研究數據顯示,學生在課堂上最集中精力的時間只有前20分鐘,在這之后注意力會逐漸渙散,對于天性好動愛玩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做課堂安排時,要仔細的研究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課程內容,同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力求在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間內,讓學生接收到課堂上最主要的內容,同時,盡可能地讓課堂氛圍保持活躍,讓學生能夠沉浸到學習當中,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七、 為小學生打好學習基礎
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的高效,主要在于讓學生能夠高效地接收知識,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內容都是簡單的數學理論知識,但是也包含了很多數學進階知識當中必須了解的“數學屬性”內容,例如幾何的構成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學生學習進階知識中需要用到的重要基礎性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牢靠,決定了在未來學習過程中,對于進階知識的運用效果,如果沒有扎實的學習基礎,將會造成未來盡管學會了更為深入的數學理論知識,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也會受到基礎知識不足的制約。
八、 結語
想創建其一套完善的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在小學數學低年級學段得教學模式需要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基于實踐不斷地進行探究和完善,充分的運用實踐當中總結出的能夠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經驗,同時,學習新的教學思想,不斷地完善出一套完整的以“學為中心”的理想高效課堂在小學數學低年級學段得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顧蘭芬.小學數學低年級利用學具構建高效課堂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198.
[2]盧金葉.小學數學應用題中低年級學生常見錯誤分析與對策[J].求知導刊,2019(39):69-70.
[3]林雪雪.基于高效課堂的構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1):73.
[4]袁文娟.傾力構筑“學為中心”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J].名師在線,2017(10):76-77.
[5]賈彩霞.淺談如何創建高效快樂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128-129.
[6]周麗.聯系實際,互動課堂更愉悅:構建“學為中心,互動共享”中低年級概念教學課堂教學特色的初步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227.
[7]陳興熖.新視角下小學中低年級數學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探討[J].新教師,2016(8):42-43.
[8]高彩霞.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36):277+255.
作者簡介:
孔聰聰,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市東營區科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