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初中物理考試中計算題是主要綜合類題型之一,除了考查學生是否充分了解初中物理基礎知識,也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物理綜合能力。近年來,在初中物理試卷中計算題占據重要的分數比例,所以計算題解題是影響學生解題效率的重要因素,必須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基于此,文章詳細介紹了提升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策略
在初中階段,與其他學科相比之下,初中物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化、復雜化、生活化,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感覺吃力,尤其是解答物理計算題時,容易出錯,但計算題是歷年來中考物理科目中一個重點題型。因此,為了可以讓學生在中考中獲得理想的考試成績,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計算題解題能力的培養。
一、 采用梯度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都害怕做物理計算題,容易形成恐懼和焦慮的不良心理,缺乏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這樣就容易降低計算題的教學水平。而梯度分層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考慮每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從解答計算題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分解問題的難度,將大的問題分解成多個小的問題,慢慢的加大問題難度,可以嘗試著多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主動解答問題。
(一)就教學梯度分層來講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具有啟發性和代表性的例題來分析講解,學生可以從教師精心選擇的例題講解中,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在下次碰到相同類型的問題時,迅速的想出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計算題“甲燈和乙燈分別標有字樣‘6V 3W和‘9V 6W,若將兩個燈串聯接進電路,求解兩點允許增加的最大電壓。”對于該題,教師可以將以小組的形式來探討,將班級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嘗試著改編這道題目,將其分解成很多梯度不大的問題。比如:“如果甲燈發光正常,求解電流。”“如果乙燈發光正常,求解電流。”“將甲燈和乙燈接進電路后,對電路兩邊電壓連續擴大,最先燒壞的是甲燈還是乙燈?”“將甲燈和乙燈串聯接進電路,求解兩點允許增加的最大電壓?”在小組探討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受到題目難度越來越難,這樣可以使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使學生掌握解答計算題的方法,培養解題思維。
(二)就作業梯度分層來講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實施梯度分層教學,也可以實施梯度分層課后作業。為學生合理布置難度和題量都適合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盡量多選擇題目,在相同類型的題目中選擇適宜的計算題來改變,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而且可以緩解課余壓力。比如:對“密度”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題目“將質量108g的鋁制作成50cm3的球,那么請問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教師布置給學生完成時,要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成不同層次:對于層次低的學生,要求他們采用一種解題方式將題目解答出來;對于層次中等的學生,要求他們采用兩種解題方式將題目求解出來;對于層次高的學生,要求他們不僅要求出本道題目,也要再提問“如果這個球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求出水的質量。”這種分層的教學,不僅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動手解題,而且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從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 加強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能力,引導學生知識應用
與其他課程相比,物理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多。學生可以將日常生活中了解的知識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解決物理計算題,所以物理知識和生活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必須要在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多應用教材知識,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在計算題的一些小題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估算題,例如“人在跳繩的過程中身體做功消耗的能量是多少?”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關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在體育課上跳繩時,關注一下同學每次跳繩的高度,再結合自身的體重來創設相應的模板,再結合公式計算跳繩中人體消耗的能量。例如:要估算人體的體積?我們可以讓同學們結合自身的體重和人體的密度,利用公式就可以輕松得出結果。此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以更加準確把握知識的各個重難點,而且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但不能解釋的問題。
三、 正確使用物理公式,培養學生的解題和表達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涉及大量的計算題,一般都可以在知識學習中簡單的套用物理公式,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解答計算題,鼓勵學生充分掌握學習中經常使用的物理量單位以及物理公式等等。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了解物理計算題的常規格式以及物理量等等,進而避免解題錯誤。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應該要求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可以及時改正自己錯誤的想法,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對“密度”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實驗室需要購買8kg的酒精,用9.0L的容器可以裝下嗎?”教師在引導學生解答問題后,繼續向學生追問“4.5L的容器可以裝下的酒精有多少kg?”該問題既可以實現一題多解的目標,又能夠讓學生對密度的公式,以及密度的變形公式進行靈活的應用。利用此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在解答完問題后,可以舉一反三,這樣必定可以加強學生對公式的利用能力,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四、 充分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解題
對于初中物理教師來說,在教學中為了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題解題能力,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解題的熱情,使他們對物理課程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一,在進行解題訓練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將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出來,從不同的角度認真分析題干,理順清楚問題的實質。因此,在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采用口頭表達的方法來分析題干,時間長了學生就可以在讀和說中掌握題干中重要的信息。第二,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其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置學習任務,而且針對學生開展分層訓練。比如:對“杠桿”進行講解時,教師提前準備兩塊石頭和一根木棍,石頭應該選擇輕重不同的,要求學生舉起重量小的石頭,這時學生可以輕輕松松地舉起,但是對于重量重的石頭,學生想要舉起來,是非常吃力的。但是如果教師將重量小的石頭作為支點,將重的石頭放在木棍的另外一邊,這樣輕輕壓著石頭的另一端,就可以馬上抬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杠桿原理的基本概念。然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老虎鉗以及筷子等等,這些都運用杠桿的基本原理。”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中,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以提高學習效率。
五、 加強審題能力訓練
物理計算題往往都有特定的情境,其要求學生可以將題目中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鑒別物理條件,明確物理場景以及研究對象,發現物理現象變化中的一般規律,直至將問題解決。在很多情況下,以往的訓練直接將簡化后的物理情境給出來,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學生不能準確識別物理場景以及物理現象,也不能有效處理物理問題。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一,說題法。以往的初中物理計算題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很少獨立思考。“學生說題法”是指讓學生可以通過說話的方法將自己對計算題中包含的物理規律以及已知條件等等分析表達出來。“學生說題法”提出學生應該確定題目中創設的物理過程以及物理情景,這樣可以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打下良好基礎,通過讓學生自己表達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可以加強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過渡到主動學習。此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構建物理模型,強化知識遷移,讓學生可以優化整合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在訓練強度達到某個高度時,學生就會主動思考計算題,這樣就可以實現審題的教學目標。第二,圖解法。圖解法是在讀題的同時畫圖,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以及場景等等畫出來。從文字信息到示意圖,其思想跨度相當大,重點在于很多學生自己不知道怎樣畫圖。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采用示意圖畫法,盡可能將思維障礙全部消除,此過程教師不可以代替,而對于復雜的題目,只是依賴學生來思考,即便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也不一定可以準確解答出來。所以草稿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草稿紙上將已知數據或者已知信息寫下來,這樣可以加深已知條件,便于發現方法,清楚理順思路。比如:就電學計算題來講,包含很多數據,題目變量相當大,采用圖解法分析串聯或者并聯,清楚標注數據,對單位進行統一,這樣可以獲得明顯的效果。
六、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初中生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的方法多樣化,必須要引起注意的是,采用任何方法,都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制定教學方式,保證可以在培養學生計算題解題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提高教學水平,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莉.提升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的策略研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8-10.
[2]劉日紅.微課提高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探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3]陳錦鴻.提高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策略[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2(3):330-332.
[4]王洪安.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技巧七法[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02(10):48-49.
作者簡介:
陳旭,江蘇省常熟市,江蘇省常熟市任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