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丹
摘要:隨著新課改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中的要求增加,學科教育培養方面的重視度也逐漸增加,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得到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要想更好的讓學生得到這方面的有效培養,就應多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開展形式方面進行研究優化,以實現通過推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升,讓學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主要探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形式的應用,以及教學方法的優化,對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期能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及其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將學生以一定的分類依據,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然后再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針對性開展,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教師本身來說,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對各小組進行幫助和指導,并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下,小組成員可以有效地將認知、情感、行為與思想巧妙地結合起來,產生奇特的融合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的渴望;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也可以讓學生在彼此的交流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學到彼此的學習經驗,這非常有利于鍛煉思維能力和水平,使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形式的應用,可以很好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教學地位和觀念得到有效轉變,實現在教學中有更多的機會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度,進而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進行幫助指導,也比較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方便在這種形式下嘗試不同教學方法。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探究
(一)優化課堂講解和提問過程
在科學劃分好每個小組成員,選出小組長后,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布置具體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完成后,可適當的通過問題提問檢驗小組學習的成效。例如,在秦統一中國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學目標應設定為讓學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能夠正確辯證的評價歷史人物;教學重點是秦的統一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重點問題可讓學生討論國家統一后,對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有什么好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讓學生動手制作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示意圖,并掌握歷史圖表的正確制作方法,進而實現在這一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整理解答;教師在具體的講解中,應制定好課件及其中的動畫,通過回顧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以及統一后采取的治理措施系統的介紹講解,使學生的知識了解更成體系,還應通過相關知識的拓展使知識體系更完善。
(二)豐富小組交流合作的開展形式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除了好動性比較強外,好奇心和叛逆心也比較強,比較喜歡有挑戰性的事物,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多增強對學生心理特征的了解,以更好的實現對小組合作模式開的形式進行豐富,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的參與興趣。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可以結合對學生的了解設計一些活動,使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得到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和探究水平,活動還應結合歷史教材內容,使活動的具體環節更多樣化,這非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時,可推薦學生觀看《大國崛起》,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就“羅斯福新政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進行辯論,每兩個小組進行辯論,進而使這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熱情得到激發,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這部分教學內容。
(三)有效的進行小組調控引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開展中,雖然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也不能忽視歷史教師參與、指導、監督等方面作用的重要性,教師要發揮好教學引導者的作用,及時指引小組長科學合理的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以實現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并協調好組員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在參與調控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適當點撥,耐心傾聽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以犀利的眼光、科學合理的方法及公正的態度審視小組成員的表現。例如,在三國鼎立這一部分內容較學時,教師可通過前置性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進行問題探討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導演”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思路。
(四)注重每堂課的總結和科學評價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做好每堂課的總結和科學評價工作??偨Y工作要盡量做到具備系統性,方便學生相應的知識框架,比如,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每堂課的歸納總結;評價工作進行中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評價過程中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綜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綜合狀況,以實現更加科學、公正、客觀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中不應只是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相應能力的培養和進步,而且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可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獎勵,還要合理的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三、結束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反映課程教學中教學比較枯燥,很難牢記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時間、經過和意義,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存在很大的關系,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為主體,一板一眼的進行生硬的灌輸式授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關注,使得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素養很難得到有效培養,這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得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受到嚴重影響,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影響到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歷史學習,因此,目前教師亟需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對以往的教學工作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肖炬華.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旬,2017,(8):152.
[2]曹樂.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6):139.
[3]陳淑華.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