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英
摘 要: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化,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有助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樹立崇高的道德標準。教師需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英語閱讀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中華傳統文化 主題意義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15
新教改中明確指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從小學英語教材來看,教材中不僅僅向學生介紹了英語國家的文化,也介紹了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了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上面,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這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不足,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還要向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教學,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
一、挖掘文本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度挖掘英語教材內容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在備課過程中設置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Do you like pears?》這節內容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一下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中的歉然精神,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同時,教師還要想學生介紹一下西方的文化,英語國家的人因為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所以,在表達方面以及文化修養方面比價直接,他們習慣于直接表達自己的喜好,直接去選擇自己中意的商品,缺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歉然精神。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Let's eat!》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西方的飲食文化,然后對比一下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以此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圍繞文本的主題意義提取相關資源
1.提取與主題相關的詞匯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Do you like pears?》,本節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匯,比如,Apple、orange、banana、pear等英語詞匯,這些英語詞匯是學生完成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在小學英語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強行地滲透,讓學生感到非常地生硬,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教學效果。要水到渠成,講到這個事情之后,自然而言地引出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英語對話。
比如,Do you like……
Yes,I do/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very much
Let's have some……
當學生完成上述閱讀內容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場景對話,讓學生圍繞主題以及本節的教學內容展開英語對話練習,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下,中國古代有哪些關于“梨”的故事。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學生很快就聯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述一下孔融讓梨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養成謙讓有禮的好習慣。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當代小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在家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很容易養成他們自私自利的習慣,一切以自己對中心,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因此,對當代小學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中為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分水果,以此來強化教學效果,讓學生養成歉然有禮的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2.提取與主題相關的文本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以教材為基礎,確定好相關的閱讀文本,然后根據文本內容尋找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這些材料的過程中積極討論,討論材料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站在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進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Weather》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相關的閱讀材料,比如《Seasons and Weather》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四節的美好,還需要學生練習基本的英語對話,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What season do you like?
What season do you like, Jenny?
I like winter.
What do you do in winter?
I am going to make a snowman.
當學生閱讀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中西方的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想象一下,西方在冬天的時候有哪些節日?然后再讓學生回憶一下,中國在冬天有哪些節日?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大家很多總結出,西方在冬天有圣誕節,而中國在冬天有元旦和春節。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我們在過春節的時候有哪些傳統呢?學生經過片刻的思考之后,很快地回答道,在春節時,大家要走親訪友,要給長輩拜年,還要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一下中國春節的習俗以及來歷,讓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
3.圍繞文本的主題意義設計英語學習活動
在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直接將自己對英語的理解告訴學生,如果學生有不理解的情況,強行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忽視了學生的知識遷移和知識實踐的作用。為了杜絕類似事情的發生,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現知識的遷移,進而讓學生牢固掌握的目標。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學生的英語實踐當中去。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In a nature park》這節內容中,當學生完成英語閱讀學習之后,樹立了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思想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英語書寫一些保護動植物的標語,在書寫這些標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將保護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意識灌輸其中,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進而讓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一來,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無數傳統文化。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用英語來講中國傳統文化,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導致小學生傳統文化意識淡薄。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充分挖掘英語教材,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整合教學資源,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有中國傳統文化拓展英語課堂,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閆紹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年第6期。
[2] 周景《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滲透》,《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年第9期。
[3] 楊曉紅《融入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養》,《小學教學參考》201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