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華
摘 要 初中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初中階段也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初中數學中的分層教學,是以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通過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方面的分層,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獲取進步,使得各個層面的學生都獲得應有的關注,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文章就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分層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1針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的應用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之后需要建立學生檔案,確定教學目的和計劃,實現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比如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避免粘貼標簽現象的發生,對班級內的學困生積極引導和鼓勵,避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教師應通過隱形分組,消除學生不良的心里情緒。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基礎能力、質量發展水平以及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如:A層學生是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態度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接受能力較差的學困生;B層學生為數學水平及能力一般,數學學習上有一定的主動性,并且想要學好的中等學生;C層學生為數學知識比較扎實,數學能力以及水平相對較高,能夠快速理解教師所講知識且喜歡數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優等生。雖然對學生進行了層次劃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劃分的層次是動態性的,需要隨著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調整,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2針對課堂教學提問進行分層
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計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現教學的針對性以及問題設計的科學性,保證課程設計能夠加強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中等生掌握解題技巧,引導優等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內容的分層中,需要發揮出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啟發作用,兼顧全班學生的感受,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積極探索。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習上的自信。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使其在自主探索中逐步消除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在問題設計中,需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設計。如將一些有思維難度的學生給C層次的學生,簡單些的問題優待A層學生,適中問題回答給B層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問答活動當中。
3針對課程訓練方式進行分層
通過有效的訓練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同時還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訓練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題型的難度也應從簡到難呈梯形狀。訓練的標準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分為三個類型,一種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訓練;一種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拓展訓練類型;一種是促進思維發展,解決綜合型難題的訓練。基礎知識的訓練相對比較簡單,適合學困生練習,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難重點,提高該類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綜合能力的訓練相較于基礎知識訓練有一定的難度,適合中等層次的學生,需要在牢牢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聯系已有知識經驗認真思考;最后一類訓練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內容,同時還要求有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題技巧,能夠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是對教材內容的延伸。該類型的訓練優等生能夠輕松回答,中層次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思考解出答案。
4針對課后教學評價進行分層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也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評價,保證評價的科學系與合理性。比如在對學生的作業評價中,針對優等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的作業,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而是需要根據學生自身學習掌握程度和學習態度等,從多個層面上對學生進行鼓勵。比如在作業完成率上對優等生的要求要嚴格一些,超額完成可以給予額外分數獎勵;中等全部完成作業且作業全對時給予額外分數獎勵;差生作業全部完成即可給予額外分數獎勵,錯誤暫不計分,針對其不懂之處及時指導,使其真正弄懂只收在進行判分以示鼓勵。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目標和要求,進行不同的評價,營造出良好的競爭氛圍,激勵學生的上進心,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5總結
新課改的實施推動了教學方式的改革,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全面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教學環節更加優化,實現了教學的針對性。初中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分層教學的有效應用,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進行實施分層輔導,不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虎偉.全面發展理念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15):31-32.
[2] 劉煥.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A].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