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棟
摘 要?多元互動教學重點從以下兩點著力:第一點,教學的多元性。教師應落實“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最終的教學效果和客觀的教學情況為基點,運用對應的教學方法,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第二點,教學的互動性。教師可以構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課本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整個課程的教學氛圍更加活潑,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放松身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思考中、表達中、有所得。本文從具體教學實踐入手,對開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進行闡述,旨在增強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多元互動;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161-02
高效性不僅體現在教師將課本內容進行清晰講解的能力,而且更為強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高效課堂的構建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并在此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學生的知識吸收狀況,靈活和精準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合作教學,生生互動,增強學生思維發散性
合作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將學習的主動權充分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承當起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重任,并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的形式對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此過程中從不同的想法中探究問題的解決方式,構建與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促進問題的解決,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例如,針對“圓柱的側面”這個知識點,教師從合作教學的方式進行嘗試,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充分地互動,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集思廣益,探究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提升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創設問題。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創設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們如何運用何種,探究圓柱側面的圖形?”第二點,劃分小組。教師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證各個小組之間綜合學習實力大致相同,保證小組內部有不同成績層的學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第三點,巡場觀察。教師走入學生中,積極與學生互動,用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表達,并結合學生的看法進行啟發性的引導,讓更多的學生走入數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在交流中發散思維,在交流中促進問題的解決。第四點,展示成果。在眾多學生的發言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洛的回答。小洛主動站起身說:“通過和本小組成員的討論,本組一共探究出三種方法。方法一,將白紙全部遮住圓柱,并按照圓柱的位置進行剪切,我觀察剪刀剪下的部分,這個部分是一個長方形;方法二,將圓柱涂上顏料,并將其在紙上按照一定的順序涂抹,發現涂抹的圖形是一個長方形;方法三,親自制作一個圓柱,在制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圓柱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數學問題的探究,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二、游戲教學,生本互動,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生本互動,即讓學生在趣味游戲的作用下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獲得良好的游戲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入到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授課。第一點,開展生本互動。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間,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融入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性的引導,真正讓生本互動教學更為高效。第二點,創設游戲。教師在創設游戲的過程中注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融入。方面一,游戲的創設。教師創設如下游戲:一位的學生雙眼被遮住,并用手摸黑袋中的圖形,并說出具體的原因。方面二,教師規定在3分鐘內,答題數量最多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第三點,展示游戲情境。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簡要介紹。小洛在黑袋中摸到一個長方形,他迅速地說道:“我手中摸到的是一個長方形。因為我手中的這個圖形有四個角,而且為90度。與此同時,我摸到相鄰兩個邊的長度不同,所以我判定我手中的圖形為長方形。”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真正提升生本互動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課本知識掌握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此情形中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靈活性。
三、實踐教學,師生互動,提高數學教學精準性
教師引入實踐教學法,讓學生成為數學知識探究的“實驗員”,讓學生運用實踐的方式演繹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學習狀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適時地開展精準性的教學互動,真正讓學生明確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模糊點,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方向性。
例如,針對“圓的面積”這個知識點,教師歸還學習的主權,讓學生成為“實踐員”。與此同時,教師開展教學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從現實教學情況著力構建具有精準性的指導方法,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有所獲,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具體從以下幾個步驟教學:步驟一,提出問題。“你如何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圓面積的探究?”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圓面積的推導公式,降低學生的思維坡度,即教師運用多媒體將圓切割成等分的扇形,并進行重新拼湊,得到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步驟二,精準指導。為了提升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教師走入學生的討論中,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精準性地引導。在巡場觀察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小洛畫了一個圓,并將其按照多媒體的指示進行切割,但是在具體數據轉化方面出現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可以思考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并思考在轉化后的長方形中的長、寬與圓的對應關系!”在教師的指導下,小洛迅速發現其中的規律。在大部分學生完成這道問題的探究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在教師的指導下,我發現如下的規律: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為圓周長的一半,轉化后長方形的寬為圓的半徑,而長方形的面積為兩者的乘積。我對此公式化簡,并得出與課本內容一致的答案。”教師運用實踐教學的方式,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觀察并探究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精準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精準性的學習。與此同時,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也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新鮮感,真正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桂宏.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名師在線,2017(024):11-12.
[2]蘇驍靚.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4):246-247.
[3]宋竹玖.立足多元教學模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