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思維導圖是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學科思維導圖更強調結構化思維,學科思維導圖的結構化思維強調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而且要求每個概念之間必須要有清晰明確的邏輯關系,才能用引導線將其連接起來,不能畫沒理由的連接。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更嚴謹,更規范,必須要按學科本身的結構、規律、特點來繪制,特別適合小學數學的學習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學科思維導圖?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思維導圖;運用
一、 學科思維導圖概述
學科思維導圖指以圖示(以層級結構為主)或圖示組合的方式對學科知識體系進行結構化表征(解構、建構、重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學科思維的本質及規律性,最終實現學科思維的內化,促進學習者心智結構的發展。學科思維導圖是一種常用的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在形式上與博贊思維導圖相似,在本質上與博贊思維導圖相異。學科思維導圖更強調結構化思維,學科思維導圖的結構化思維強調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而且要求每個概念之間必須要有清晰明確的邏輯關系,才能用引導線將其連接起來,不能畫沒理由的連接。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更嚴謹,更規范,必須要按學科本身的結構、規律、特點來繪制,對繪制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科功底有較高的要求。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學習中有很多數學概念,之間存在著很強的層級結構,非常適合用學科思維導圖來體現其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適時運用學科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不但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 學科思維導圖的特點
學科思維導圖是在英國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和思維導圖相比,學科思維導圖剔除了思維導圖連接更加隨意的不足,注重連接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和層級關系的體現,更加適合學生對于學業的學習,具體來說,學科思維導圖有以下特點:
(一)學科思維導圖以促進學生學業提高為目的
學科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充分調動起大腦左右半球協同學習,通過抽象分析出數學學習中的主題關鍵詞,在此基礎上,繪制圖形,和另外一個思考中心相連接,以體現兩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和層級關系,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理清楚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
(二)學科思維導圖針對不同的學科特點,有不同的繪制方法
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不同學科的學習,學科思維導圖針對不同的學科特點,有不同的繪制方法,這樣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例如,在數學等偏重邏輯思維的學科中,思維導圖的繪制以主體關鍵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的體現為主;在語文等偏重為感性思維的學科中,則大量采用圖片來代替主體關鍵詞,這樣能夠更好地喚醒大腦的形象思維水平。
(三)學科思維導圖對學生的思維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三年級以及三年級之前學生的數學成績都比較好,甚至一個班里過半人的數學成績都是滿分,可到了四年級,數學成績會嚴重下滑,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三年級之前,數學的學習主要以大量的圖片來展示所學內容,以形象思維為主,到了四年級數學的學習目標漸漸轉移到了邏輯思維上來,有些學生難以適應這種轉變,從而導致學業成績下降。學科思維導圖通過圖片的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學習內容,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還可以體現數學內容的邏輯關系,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一目了然。
三、 學科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設置理念,以及小學數學教材的課程安排,科學合理地運用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來說,學科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以下運用:
(一)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以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為脈絡,要求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和深入地思考,發現概念以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這種聯系表現出來。這種知識之間聯系的呈現方式,和人的大腦加工信息的方式非常相似,同時在繪制學科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適當加入圖片,可以有效激活大腦右半球的喚醒水平,大腦左右半球協同合作,可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思維喚醒,起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運算教學時,大多數教師都是按照豎式進行教學的,如果教師這時候借助于學科思維導圖,給學生介紹用數粗細不同的橫豎線交叉點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思維開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這門課程的學業成績肯定差不了。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很多老師認為數學就是要板著臉一本正經的去上,這樣才能體現出數學的嚴謹性。其實不然,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長期下去,會讓學生認為數學就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從而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小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等來代替數學概念,或者給數學概念起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讓學生對數學概念有一種親近感,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有關三角形分類的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把不同三角形卡通化,給他們起名字,比如銳角三角形可以叫“銳銳”或者“小銳”等,接著讓學生去表示三角形分類的相關知識,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同時學生不但能夠清楚的表示出三角形之間的關系,還能運用思維導圖表達一些很有創意的想法。
(三)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數學概念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掌握,概念的呈現方式往往是描述性的。這種概念呈現方式學生易于接受,但同時對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沒有進行準確的表述,從而導致學生理解上的錯誤。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雖然不能直接出示定義性概念進行準確表述,但是可以借助學科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例如,在學習自然數這個概念時,在通過大量的舉例出示了描述性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然數為主題關鍵詞,從一個數是自然數需要滿足的條件、舉例說明、不符合的條件、哪些數不是自然數四個方面引導學生繪制學科思維導圖,在繪制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趣味小漫畫。通過繪制,學生對自然數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白了自然數的范圍,給學生以清晰的概念內涵掌握。
(四)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章節復習
對于小學高年級同學而言,尤其是六年級同學,臨近畢業,需要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復習,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同學不會復習,面對六年來所學的知識,不知道如何去復習,這就需要教師交給學生有效的復習方法。學科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復習工具。借助于學科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觀察和梳理,選出比較重要的章節,先進行個別章節的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等個別章節的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夠熟練掌握后,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去用思維導圖去總結一冊書的學習內容,進而總結一個年級、甚至是六年所有的數學學習知識,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進行模塊化的復習總結,這和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把書讀“薄”的讀書方法是一致的。這種復習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考備戰中,面對龐雜的數學知識,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梳理出一條非常清晰的思維脈絡,把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
(五)學科思維導圖可以幫助老師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非常重要的平臺,是連接數學與生活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數學教學活動,很多教師都非常重視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傳統的方式大都用的是表格或者文字說明,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說明數學成果,但是顯得比較呆板,同時無法展示合作團隊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學科思維導圖來進行成果展示的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利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成果展示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展示成果,最大限度地去發揮自由聯想能力,打開學生的思維禁錮,提出改進方法。同時,通過繪制圖畫、粘貼圖片或者插入表情等方式,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團隊成員當時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成果展示更加豐富、立體化。
四、 關于學科思維導圖在教學運用過程中的思考
(一)科學合理的甄別學科思維導圖的適用條件
任何一種方法和工具的運用都是有條件的,學科思維導圖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運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學習,而不能一概而論,所有的都去生搬硬套,要知道有些內容的教學并不適合用學科思維導圖。例如,四年級學生對于方程的初步認識,就不適合用學科思維導圖來學習,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更適合這部分內容的學習。
(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便于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
學科思維導圖是在細致的觀察和梳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繪制的,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知識的深層加工,需要較長時間去完成,教師在布置繪制任務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最好是布置成家庭作業,這樣學生才能有充分的時間去完成繪制,教師切記要求學生短時間在課堂上完成,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三)在繪制之前,教師需要給學生進行系統的方法培訓
學科思維導圖的繪制是需要一定的基礎的,教師在使用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方法培訓,讓學生慢慢掌握繪制方法,在繪制中改進、提高。這一過程或許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是教師要有耐心,等學生掌握這一方法后,教師的教學會很輕松,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學科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工具,只有教師在充分認識學科思維導圖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科學合理的運用于數學概念教學,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同時在繪制之前注意甄別學科思維導圖的適用范圍,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培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劉濯源.基于“思維可視化”的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策略[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6(5).
作者簡介:
馬福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黃家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