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分析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首先分析出小組學習模式包括開放式和半開放式兩種模式。其次分析出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激發小組學習興趣;組織組間競賽活動,分別以小組游戲比賽、開展小組辯論、小組角色扮演三種形式,保障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整體上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觀念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組學習模式;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在當下的課改不斷推進和深入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隨之發生了全新的變化,其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都有所改變。目前,道德與法治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是素質教育的重點課程之一,不僅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品格修養,還能培養學生成為全面性人才。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嘗試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利用小組學習模式展開教學,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不斷強化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促使學生在小組內產生積極的交流和知識探討,以便學生彌補自身的不足,真正將道德與法治內化于心、外顯于行,最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 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分工協作、互相交流來獲得知識的形式,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促使學生在互動之中產生思維的火花,取長補短提升自我。因此,學生既能在知識上、情感上和合作技能上相互幫助、尊重,又能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當前,在小組學習模式下,主要包括開放式和半開放式兩種模式。
首先,開放式模式分為基本式和變式兩種,其中基本式是小組之間所研究的題目,主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方面自主選擇決定的,各個小組之間研究的課題不重復,所研究的成果也各不相同,選題領域十分廣泛。而變式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需要兩個小組各自獨立進行開展研究,便于學生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循環。其次,半開放式模式,使各個小組之間所研究的課題各不相同,但是學生研究的主題統一。這與基本式的區別,在于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最后,集中式的模式,是由全體同學或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確定一個引起學生共同研究的題目,各個小組合作之間獨立開展研究。
二、 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科學合理的分組
在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梢哉f,小組學習的成功與否,與組內成員之間的分配存在較大的聯系。因此,在教師進行分組時,需要改變原有的座位順序分組,而要將關注點放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喜好和學習能力等方面來分配,確保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合作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便學生更好地接受道德與法治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而這樣的分組,既能確保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又能促使學生更加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最終促進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明顯提升。
比如部編版中的《別傷著自己》一課中,需要學生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承受的痛苦和煩惱,形成安全意識。因此,教師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且將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隱患作為案例素材,讓學生在小組之中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小組的每一位成員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而且進行最后的陳述,總結出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促使學生學會求助大人,從而確保學生在小組學習之中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二)激發小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易調動起其動力的手段。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小組學習興趣激發,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小組學習效率,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從而在整體上保障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趣味的學習資源,以便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為教學增添活力和直觀性,有利于學生產生濃厚的小組學習動機。
比如部編版中的《可愛的動物》一課,引導學生親近身邊的動物,知道與大自然的動物共生共處,培養學生珍惜動物生命的意識。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圖片、視頻和動畫,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動物園之中,在小組內去猜一猜小動物的名稱,促使學生在小組活動之中,看到動物與人類的和諧相處畫面,進一步去感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再或者以《大自然,謝謝您》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出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并且播放古詩歌視頻《憫農》,引發學生在小組內思考糧食的來源,進而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之中,了解到生活的衣食住行與大自然的密切聯系,從而將飲水思源的種子根植于學生的內心,增強學生保護大自然和環境的意識。
(三)組織組間競賽活動
對于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就要發揮出小組學習的最大化作用和優勢。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以最快的時間完成,獲勝的小組積一分,來激發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榮譽感。這樣,不僅有利于每一位學生都全身心投入小組學習之中,還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同時學生在組內解決問題過程中,屬于學生對知識的再次記憶和內化,最終潛移默化實現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小組游戲比賽
比如部編版《我的環保小搭檔》一課之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使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變廢為寶”的競爭游戲,為學生提供一些廢紙盒、廢紙張、廢布料和塑料瓶,以及彩筆、顏料等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的十分鐘之內,嘗試制作更多具有實用性的物品,促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形成善于發現、思考和動手的能力,并且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有的小組利用舊衣服縫制一個小包包,而且為了背著方便,用以前不要的禮品外面包裝條做了一個背帶;有的小組利用塑料瓶制作一個小文具盒;有的小組利用鞋盒制作一個小書架等。從而學生可以根據完成的作品,進行無記名的投票選取今日的“最佳作品”。
2. 開展小組辯論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辯論賽,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部編版中《正確認識廣告》一課,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有必要做那么多廣告嗎?”為話題,每一個小組各自持有觀點展開辯論,例如認為有必要的小組,可以說廣告是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夠提升商品的銷量;而持有反方意見的小組,可以說太多的廣告容易導致人們盲從,而過度消費……。從而,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之中,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廣告相關知識內容的記憶,以便學生樹立對廣告的不盲從,購物時保護自身權益的初步意識。或者根據當下熱門話題進行辯論,例如:看見老人摔倒應不應該扶?看見小偷行竊應不應該置身事外?等,不斷塑造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素質。
3. 小組角色扮演
對于小組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之中進一步學習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幫助學生獲得較為真實的體驗,從而形成深刻的記憶。比如在部編版《知法守法 依法維權》一課,教師主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學法懂法、知法守法,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依法維權,學會用法律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本的案例:悔恨的淚水,組織學生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角色扮演,分別表演杜某、警察、法官等角色。例如杜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將杜某的內心活動演繹出來,因為家長的溺愛,自己的法律意識淡薄和交友不慎等原因;以及警察進行杜某不良行為的分類,填寫處理措施表格;而表演法官的學生,可以結合之前所學的憲法等知識,根據杜某的每一個錯誤行為按照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判決。從而,從學生的小組表演活動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違法行為及其危害,有利于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衛、遠離侵害。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保障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整體上增強教學的實效性。通過教師為學生精心合理地分組,為學生設計小組學習任務和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小組內發揮各自的作用,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最終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銀梅.小組學習模式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微[J].新課程·小學,2018(12).
[2]葉麗香.小組學習模式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J].求知導刊,2018(15):90-91.
[3]華林盛.淺議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5):87-88.
[4]蔣陽明,蘇星奕,何文靜,余應園.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分析[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2018.
[5]方磊.小組促協作,小組養品德:小組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8):168.
[6]鄭永東.小組合作模式下道德與法治講評課有效課堂展示的研究[J].師道:教研,2019(4):88-89.
[7]肖金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9(15).
[8]何華讓.淺談小組合作探究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讀天下(綜合),2019(18):51.
作者簡介:
馮成芳,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