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華
摘?要:智障生的各項能力遠遠低于普通學習,特別是數學這種重邏輯推演的學科,給教學上帶來了實打實的困難。要做好智障生的數學課堂教學,首先應該了解智障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水平與規律,強化數前概念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發展圖形和幾何能力,最終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在培養策略上,從教學層面,教學要有可操作性,教學要有情境性、教學要有探索性。從教師層面,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要明確自己的角色,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在數學教學中要學會表揚要耐得住性子學會等待。
關鍵詞:智障生;特殊教育;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7-0079-02
智障生是教育中復雜的一類群體,受各式先天條件的不利影響,其認知、生活、學習、交往、互動都會受到一定的挑戰和限制,而對施教者而言,透過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行外部性介入,把知識進行導入,會在一定程度上矯正心智偏差帶來的不利影響。讓他們簡單的大腦可以適應這個復雜的社會。說到教學,就離不開數學。數學學科是一門講究邏輯和推演的學科,對學生的心智有著一定的要求。對于正常學生而言,數學是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技能的基礎,是獲取更高智慧開發大腦,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對于智障生而言也亦然。雖然在起點階段智障生的數學能力較差,但不代表學生的數學發展能力是無的,好的數學教學會讓智障生陷入對問題的思考,基于對問題的解決激發求索心,實現數學能力的不斷發展,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最終實現人生的升華。而好的數學教學的金鑰匙就是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培養智障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1.數學課堂中培養智障生主動學習建議
(1)了解智障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水平與規律
智障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水平與規律是導入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只有教師對智障生當前的數學發展能力有著通盤的了解,才好針對性的圍繞學生不利的相關因素,建立一套有效的學生教學模型,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
(2)數學能力發展的幾點要求
首先應當明確智障生的數學能力雖然一般,但是數學能力卻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所以應當從以下幾點進行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培養。一是強化數前概念能力的訓練,一般來說,智障生的數前概念能力是有的,但是受到以往教育的限制,發展的并不充分。所以導致以后的等量匹配和運算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應當在此進行加強學習,以此可以使學生的比較強化能力得到強化。二是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此部分一直是智障生的弱點。所以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規律進行教學難度的降低,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把運算能力放在優先級的位子上,循序漸進,達到學生逐步提高對數的認識。此外,教學形式也可以進行不斷的優化和豐富,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性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生活的問題。三是發展圖形和幾何能力,此部分涉及到抽象化表達,所以亦是學生的弱項。在此處可以改進教學的呈現形式,豐富教法,用圖形直輸的方式讓學生具體了解圖形,達到空間概念的提升。
2.數學課堂中培養智障生主動學習策略
(1)教學層面
第一,教學要有可操作性。
對于智障生而言,學習數學的最大目的并不是為了進一步探索,而是為了可以正常的生活的操作。所以在教學上面應該更加的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第一步。在具體操作上,教師應該從簡做起,首先基于數前概念能力的訓練。如讓學生明白1-10以內數字的含義具象,并且能夠進行相關的書寫。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邏輯的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用N根小棒擺出0-9這些數字,進而逐漸提高難度,讓學生用七根以內的小棒擺出0-10之內任一數字。逐步的提高教學任務和難度,可玩度加強,讓學生的參與度逐漸提高,學生樂于解決這些具有操作性的挑戰,進而主動性隨之提高。
第二,教學要有情境性。
教學的情境性服務于學生的興趣之所向,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具有使命性的參與。畢竟面對的群體不一致,在此期間教師可以放慢教學的節奏,同時使得教學形式更加的豐富多彩。首先可以采用聽故事解問題的方法,如通過小豬過生日的游戲讓學生對基于0-6之內的數字及大小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寓教于樂,讓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在講到抽象的圖形類知識點時,積極應用實物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法,讓學生直觀立體的感受真實情境。
第三,教學要有探索性。
教學必須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對于智障生而言,學以致用是最大層面的驚喜。所以教師應當想方設法讓活動更具有探索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具有創設性的探索活動中找到數學學習的喜悅。教師可以組織模擬菜市場場景,讓學生用仿幣進行數數字和物體的交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演算,明白具體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讓自身能夠更好的融入到這個社會。
第四,教學要有趣味性。
在很多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加之智障生記憶力差、思維力差、理解能力差等諸多先天缺陷,因此,對這個特殊群體而言,數學教學,趣味先行顯得特別重要。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雞媽媽新年送禮物”的游戲:雞媽媽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它準備了許多不同的禮物想要送給孩子們。為了公平,雞媽媽決定通過用擲骰子的方式決定每個孩子所獲得的禮物。由學生代表小雞擲骰子,骰子點數為幾,學生就可以拿到幾號禮物。在情境的設定和禮物的誘惑下,學生的熱情必然被激發起來,主動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嘗試數數、認數字,完成教學目標。這一游戲不僅僅能夠滿足智障生的學習要求,還能積極的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興趣,形成參與意識,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完成“學”的要求。
(2)教師層面
第一,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智障生也只是孩子,孩子更喜歡處于一種輕松活躍的氣氛中,這樣才能引發主動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習的效力。這是普通學生和智障生的共性。但同時也應該要注重發掘個性,每類學生對于情境的度要求也不一。所以需要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立足于智障生的數學學習實際,做到張弛有度,讓學生能夠在主題突出鮮明的情境中得到快速的適應并迅速投入這個環境,產生了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
首先就是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位子。教師不應該因為學生是智力障礙患者就產生一種交際煩躁感,認為自己的智力超常、智障生沒有學習數學的必要。智障生只是有學習上的障礙,但是學習發展能力卻著實是可以通過后天培訓實現逐步提高的。所以教師應該擺正心態,擺脫浮躁的心理,明白教學的現狀。在特殊教育課堂中,教師應該從傳道受業解惑的傳統教學交際中走出來,進而創設新的特殊教育模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引導、促進、開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為主,更多的在于數學發展能力的探索而非知識的灌輸。設計好每個平等交流互通的課堂環境,支持學生的每一個表達,與學生一起探索數學的奧秘。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讓學生更加主動的投入學習的懷抱,學會接受開放的數學世界。
第三,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學會表揚。
智障生的認知能力相較于普通學生有出入不代表其情感的缺失,其實他們的內心也很細膩和脆弱。如果在教學中充斥著責備與辱罵,那本就式微的課堂節奏將變得更加混亂和無序。所以基于此教師就更應該在課堂中對學生多一點表揚,對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和閃光點進行物質性和精神性的表揚。讓他們打心眼里感受到教師的溫暖,進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主動喜歡的情緒,形成習慣。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經久馳遠的學科,智障生的認知能力和推演能力本就相對于同級別正常學生要弱很多,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正常學生所需要的效果。在教學中,慢是常態化,教師應該要耐得住性子,用同理心思維去面試課堂,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行為,不責怪學生,不為難學生,學會等待,等待學生的每一個美好。
參考文獻
[1]吳明倩.活化課堂教學,培養智障生自主學習意識[J].現代特殊教育,2014(12)
[2]蔣怡舟.智障學生生活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5)
[3]劉秋波.在培智數學課堂中培養智障學生積極參與意識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