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敏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是將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并發揮各自的優勢,是目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此,以會計記賬技能實訓教程中“填寫支票”內容為例,就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講授的混合式教學如何在中等職業院校的會計信息化教學中運用展開討論研究。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自主學習 課堂面授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教學模式崛起。在這種形式下,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它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高度融合,為當代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近年來,我們學校配備了“得實e學”教學平臺和“福斯特”財務仿真軟件平臺,鼓勵老師們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筆者作為一名會計專業課教師,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摸索與實踐。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模式
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通俗地講,就是在分析學生需要、教學內容、實際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把傳統教學優勢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把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設計三階段教學活動,即課前、課中和課后,在每個階段老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和活動。在課前階段,老師根據課程內容,制作和網上查找各種教學資源,并發布在教學平臺,學生根據老師發布的任務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在線學習、討論,并完成相應測試等;在課中階段,老師主導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生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在老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學習循序漸進;在課后階段,復習-鞏固-提升。主要是利用教學平臺和網絡資源進行總結、效果檢測、認知交流等。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我以我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解,以“填制支票”為例,說一說該模式在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中具體應用。本課的重點是如何正確填制支票(現金支票、轉賬支票),共2課時。教學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課前階段:線上自主學習
本階段,老師提前1周安排自主學習任務,通過“得實e學”網絡教學平臺發布教學資源:課件、視頻、任務單、測試作業等。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登錄“得實e學”平臺,學生明確預習任務,并帶著任務觀看視頻,學習操作規范和要點解析,填寫預習任務單,并登錄愛丁iPad,以做游戲的方式試著填制現金支票、轉賬支票。
(二)課中階段:線下課堂面授
1.老師案例導入,檢驗學生自學成效
老師展示一段視頻:“買豪車,‘高富帥的支票寫錯了,白富美要幫他墊付200萬”。因現金支票填寫錯了,不能取得現金,并課件展示該張支票,讓學生感受到不規范填寫現金支票會帶來很多麻煩,老師明確出示本課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學掌握的情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該張支票“查錯糾錯”中。本環節學生能結合自學內容了解填制現金支票的規范要求。
2.老師先示范操作,學生后仿真模擬
老師利用電子教案和“福斯特”會計仿真軟件,展示“現金支票”的填制過程,并在操作過程中,提示操作要點,對學生答疑解惑,然后師生共同梳理總結操作要點。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登錄“福斯特”會計軟件,進行現金支票的仿真操作。在學生操作時,老師進行輔導,與學生交流,鞏固操作規范要點。填完支票后,系統智能判斷學生的操作結果并指出錯誤,引導學生規范操作。
3.學生真票實操,老師導引總結
老師通過學習平臺發布新的實操案例,分發空白現金支票樣票,要求學生按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小組之間進行競賽。學生積極地填制現金支票。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查閱微課對照學習,自主完成支票填制。在填制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并讓小組代表闡述操作過程和要點,老師加以糾正和評判,此過程進一步突破重難點。在此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深化理論知識理解和實踐操作。
4.老師因勢利導,學生完成拓展任務
老師在平臺上發布實操業務題,并分發空白轉賬支票樣表。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填制現金支票”操作規范和要求。通過知識的轉移,讓學生參照微視頻填制轉賬支票。在填制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老師加以糾正和評判。通過拓展任務,鍛煉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5.老師對學生評價,并進行思政教育
老師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并在平臺播放《相信我》這首歌的視頻,激勵學生相信自我,并教育學生只要我們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那么我們相信:夢想會從這里起航。在課堂中進行思政教育。
(三)課后階段:線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課后,老師通過“得實e學”教學平臺發布作業,第一個是基礎作業:(1)分析現金支票和轉賬支票填制的異同點。復習支票的填制規范理論知知識。(2)完成老師布置的實操作業,復習課堂上學到的操作技能點。第二個是提升作業,老師出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銀行的支票和各個國家的支票,提高學生對真假支票的辨別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反思
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和實操性很強的學科,但會計專業課程都略顯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積極性不高。時代要求會計專業課教學都要使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適應時代對會計教學效果的要求。該模式既關注“如何教”,更要關注“如何促進學”。在教學中,老師把豐富的網絡資源、課程資源放在平臺上,供學生自學使用,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變得有樂趣,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通過平臺上的學習之后,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任課老師,這樣老師可以對課程設計進行更好的優化和改進,通過學生在線上自主學習課程之后,每個學生都帶著較好的知識基礎走進教室,同教師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溝通,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使得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另外,“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教學應用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1)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課程基礎不一樣,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兼顧不同差異的學生。(2)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要求學校要加大力度對會計老師進行信息化培訓。(3)學校加強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建設,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提供環境支持。
實踐證明,在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中引入“混合式教學”,能有效地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老師的授課水平。下一步,我們將在實踐中繼續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信息化課程教學的有效應用,積累教學經驗,為我們制定“會計專業‘德技能并修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鑒。“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慶玲.“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師生新型學習共同體[J].中國青年報,2017,(12).
[2]趙維峰,楊文秀,王飛.SPOC混合式教學方法在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