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世明 郭仁芳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效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這是學生數學及其他學科深入學習的重要保障,因而數學課堂成為了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仍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學發展的因素。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老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冷思考,探索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更好地保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冷思考
一、尋找原型,借助原型教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其教學氛圍十分的沉悶,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十分不利。老師可以從尋找生活中數學原型這一方向著手,進行原型化的教學。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這部分應用題之時,就可以在課初導入階段,將學生買零食等生活原型導入其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生活技能,更加順利的學習及發展。
二、尋找數學模型,提升形象意識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而言,基本每個知識點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具體的模型,而將模型應用到教學之中,就可以將原本抽象的數學課堂語言,以通俗、生活化的語言進行呈現,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靈活性。同時,當學生利用數學模型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之后,老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去梳理和歸納知識點,并在梳理和歸納中進行質疑、提問、思考,有效克服定式思維,并在老師的啟發之下,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究數學規律
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的。如買東西時需要運用到加減乘除運算知識;裝修房子需要運用到面積公式類的知識……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想要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就必須要注重對數學與生活間聯系的探尋,更好地掌握數學規律。而在探尋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需要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與交流,而針對此互動、交流與展示環節,老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讓學生自主完成,或者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完成,并且在展示完最終的成果之后,老師要及時安排評價環節,讓其在評價中受到鼓勵,體驗成功學習帶來的喜悅感。
四、尋找數學經驗,將經驗轉化為知識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學生常見的生活例子及經驗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不斷接觸新事物,并在接觸中培養其創新能力。同時,教學中還需要注重用拓展來幫助學生掌握答題技巧,以及多樣化的答題方法。相信在此種教學背景下,學生的收獲會越來越多,非常有助于學生們的綜合性發展。
五、尋找教材奧妙,加強對知識點的重視
第一,認真研究教材。教材是老師教學的重要載體,老師的教學必須要圍繞教材來推進,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教材奧妙的探尋,讓學生更加重視對課本知識點的學習。第二,創造性利用教材。教材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載體,所以教學中要有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意識及能力。第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新時期的教學中,老師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再給予分析與指導,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朝輝,曹飛飛.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有效性的研究[J].現代交際,2017(3).
[2]張玉存.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