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摘要】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從小學語文課程教育目標來看,核心素養是指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效果與價值觀等諸多內容。從育人功能方面來看,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則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而素養的標準則是課程標準。基于此,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是適應社會的能力、處理問題的思維、正確的價值觀等綜合能力。本文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闡述,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
1.綜合性。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因為在小學中,需要讓學生掌握語言、造句、解讀、溝通等,從而讓小學生拓展思維。如在講解《春曉》時,讓學生掌握文字內容時,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了解風聲、鳥聲以及花落在地上的聲音,從而拓展其思維,讓其可以掌握《春曉》的內涵。
2.人文性。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小學語文經過內化后,就會成為小學生的軟實力,其對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會讓小學生在了解到字詞、語句等內容后,幫助小學生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如在課文《海倫·凱勒》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即使生活困難重重也要有積極的心態,只要陽光的面對生活,終會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建議
1.開發學生的思維。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比較重,因此在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中,要開發學生的思維。核心素養下,要以小學生為教學主體,拉近其跟老師的距離,提高其課堂教學參與度,從而提高其語文思維能力。如在講解《小壁虎借尾巴》時,先要引導小學生閱讀整篇文章,然后提出疑問,為什么小壁虎要向其他的小動物,如小燕子、水牛來借尾巴呢?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小壁虎的尾巴會自己長出來嗎?就這樣,讓小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開發了其思維,老師通過小學生的回答,就能充分的了解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從而在后期做出針對性的教學。待小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授學生小壁虎借尾巴的目的,然后將其進行延伸,其他小動物的尾巴的作用是什么,以此來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加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而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關注小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其多元化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跟審美有關,因此教學中,可以將其跟古詩詞鑒賞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古詩詞中體會其中美,學會美的表達。教學中,可以采用模擬教學,讓小學生模擬古詩詞的寫作手法來表達看法,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保證了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意在培養小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即基本的語文知識、溝通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標,每個階段、每個單元,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能力點等都要掌握,為教學打好基礎。其次從語言構建、思維開發以及審美鑒賞等方面,以小學生為教學主體,來進行強化教學。此外,在教學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針對性教學,保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成莉蕓.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18(34):39.
[2]陳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