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飛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十分繁雜的工作,班主任有多重身份,既是班級的管理人,也是一門學科的教師,更是學生朝夕相處的伙伴。可以這樣說,班主任陪伴學生的時間遠遠比家長還多。所以班主任更應該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當然這并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探究,經過長時間地觀察學生才能做好。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小學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德育教育,旨在通過正確的方式幫助小學低學段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有效的德育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水平是小學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和職責。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跟學生講道理,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思路,去迎合老師灌輸的價值觀和對錯的判斷。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即每個學生都是有自我思想、具有獨特個性的獨立個體。
一、班主任需與時俱進提升個人素養
與其他學齡段的學生不同,小學生還未具備獨屬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外界的事物也缺少一個合理的判斷。在面對事情時,通常會基于日常的所見來進行模仿,以此來解決問題。因此,要想實現教師管理藝術的培養與提升,班主任就必須加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以及對個人魅力的培養與展現,做到積極與其他班主任交流與溝通,日常行為嚴于律己,無論是在不在學生面前,都要做到自律。自律性較強的行為活動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下進行模仿,從而提高自身的品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觀念等。
例: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衛生的打掃一直是班主任管理的難題之一。一般班主任面對衛生問題時,經常會利用督促、批評的方式來進行管理,但這樣反倒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導致班級管理出現激烈化的矛盾。對此,班主任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形式,將自己也變為“一名小學生”,同他們一起打掃衛生,這樣不但可以使班主任在打掃過程中加強與小學生的交流,還通過這樣的形式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小學生看到班主任也在做,自然而言便會進行模仿,在潛移默化中規范了自身的行為。
二、班主任需關愛要貼近學生心靈
從教多年以來,很多從事教育事業的同伴常常說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溝通比較難,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思維異常活躍,對任何事物都要強烈的好奇心,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沒有足夠的專注力。其實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準確,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想象力異常豐富,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疑問,但往往缺少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老師要把自己擺在學生的角度,用愛去和孩子們相處,孩子們才能感受到關愛,對老師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說出來并且得到認可,從而為順利進行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愛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渴望被認可、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贊揚,教師要善于和學生高效的溝通,讓孩子們感受愛并學會付出愛,從而讓德育教育扎根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
小學班主任要明確管理藝術的重要價值,通過提高個人魅力、走進學生內心等措施來實現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根本目的,最終不斷助力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代國云.小學班主任工作總結———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J].文存閱刊,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