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鵬 孫蔚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教育體系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班主任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同時,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全面的分析,改善教學管理方法,構建一體化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心理;教學管理探究
一、實施系統化的管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小學教育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班主任作為教育的中心,必須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班主任需要改變傳統化的班級管理模式,采取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管理目標。同時需要考慮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差異性,構建系統化的教育培養體系,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問題,也為班級管理提供完善的條件與環境。
比如,小學生剛步入新的班級環境中,心中會產生一些抵觸的心理,教師要與學生積極地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表揚,促使學生克服畏難的心理。為了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活動,如“障礙賽、看圖說話、你做我猜”等游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首先,教師需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活動小組,每個小組2-4人,班主任要合理地安排活動項目,小組成員需要相互商量,協作比賽,加強同學之間的友情,改善自卑靦腆的性格。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實施引導性的教育方式,給學生規劃發展方向與目標,采取班級委員監督制,實行每周輪班的形式,每個學生都可以擔任監督委員。在這個班級環境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減少班主任的管理負擔。為了保證學生此階段的學習與生活,教師可以采取評分的方式,根據學生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確保學生的進步,并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點,實現全面發展。
二、加強教育管理力度,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素質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小學班級管理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教師要融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全面分析學生的特點,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立體化的管理模式,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殊性,他們的思維還處于初生萌芽的狀態,心理層面有著巨大的問題。為了有效完善學生的心理品質,教師要加強教育管理的力度,開展豐富的教育管理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自強的思想品質,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在班級管理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而班主任工作的優劣也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精神面貌。因此,學校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育管理資源,為學生提供最完備的學習條件,創設優良的班級體,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小學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班主任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引導小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提升綜合素養。考慮到小學生的個體性,班主任要設計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逐一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全方位地引導學生,重視心理與情感教育,給予學生一定的關心與幫助,保證班級管理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葉志芳.用愛托起孩子的明天———分析小學班級管理中后進生轉化[J].新課程·上旬,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