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川
【摘要】《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運用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鼓勵學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方式來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鼓勵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資源主動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運用合作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等。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對于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媒體;欣賞課
一、美術欣賞課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
美術欣賞屬于視覺藝術,欣賞美術作品的感知過程依賴視覺形式,欣賞能力再強,也不如邊看、邊聽、邊動手的效果好。多媒體的表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藝術相通,在視覺形式上點、形、色、線的信息強度和畫面吸引力遠比課本圖片要強許多,而且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引人入勝的音樂和身臨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間展現在學生面前,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給教師和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欣賞、感受、討論、分析作品的美,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使學生融入到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中,實現了視聽結合,達到了一種通感的審美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下小學美術鑒賞課程的優勢
與傳統的教學環境相比,多媒體教學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使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薄薄的一本教材。它方便了教師備課,降低了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難度,也減少了學生獲取新知識所需消耗的認知資源,從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多媒體與美術教學結合的最突出優勢有以下幾點:
1.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美術與音樂皆為藝術,將音樂引入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能實現圖、文、音并茂,增強美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讓學生在愉悅的藝術氣氛中認識美、發現美、感知美。
2.提供豐富的教學信息。信息量的增加,使得教師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供更多的教學內容,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欣賞需求,也提高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3.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播放圖畫、影像、音樂及文字說明,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熱情,從而減輕學生的認知負荷,提高教學質量。
4.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音樂、圖畫及影像融入美術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作品中所表現的事物本質,體會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它還能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和評述能力的目的。
5.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靈活多樣且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再加上教師的精講和啟發,學生能通過直觀的感受和觀察理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并發展個性,培養想象力和自我創新精神。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模式及其學習效果如何,需要教師好好研究和大量實踐,只有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保持這門課程的活力和有效性。這就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有效利用課堂教學實踐,讓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得以不斷推進,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建雄.小學美術欣賞課的重要性及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