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余青
【摘要】體育,不僅僅是體育。體育在給予孩子技能、秩序和規則的同時,也給予孩子美、真理和高尚的情感。教師應在選擇上注重興趣勃發,培養中注重個性多元,評價上注重正向激勵,如此必將構建出絢麗的體育課堂。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在運動場上的每一個細微處都能展現人文,演繹精彩,創造輝煌,引領孩子樂此不疲地親近運動、熱愛體育、崇尚健康,并收獲沉甸甸的體育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人文生態?興趣激發?個性多元?正向激勵
一、一種更加注重興趣勃發的選擇
體育教學中的動作要領、關鍵口令、技能訓練,都是直接灌輸給學生,還有通過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筆者以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激發興趣遠比單向灌注好,情境創設遠比機械陳舊好,形象展示遠比乏味灌輸好。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或許只是一段小小的微視頻,一個身份互換的情景劇,一個迷人的區間游戲,已經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急不可待。
例如,指導孩子們“立定跳遠”時,不妨讓孩子們先在教室內觀看“青蛙蛙跳”的微視頻:風景迷人的河水中,一只只青蛙伸縮自如,奮力一跳,在水中和空中劃出優美弧線的同時,捕食一個個目標,完成一次壯舉,其靈活程度和敏捷反應讓人心服口服……然后引領孩子們從不同角度觀察青蛙的身體如何收縮、如何半蹲、如何縱身、上體如何前傾、兩腿如何用力蹬伸、落地如何屈膝,等等,之后再轉移到運動場上進行訓練。
不僅僅是立定跳遠,什么短跑、跳竹竿、踢毽子等無不需要情境,無不需要形象的呈現。可以是短小精彩的游戲,可以是主題聚焦的情境,可以借助“互聯網+”營造新穎別致的氛圍,可以利用實體道具裝扮周身……只要有益于孩子們體育素養的提升,教師都可以大膽一試。盡管大部分體育活動在室外,但體育教師仍然應該制作一些意蘊十足的課件,準備一些擬在情境中大展身手的道具,讓孩子們學得有滋有味。
二、更加注重個性多元的走向
不可否認,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身體機能、運動優勢、興趣特長都不一樣。讓所有的孩子都擠在一條道上你爭我搶,并不可取。五彩繽紛,百花齊放,才是體育百花園中應有的風景。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少一些整齊劃一,多一些個性多元;少一些強迫訓練,多一些主動嘗試;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創新創造。視不同學生開出不同的運動發展菜單,才是對孩子們的真正負責,才是以生為本的具體表現,才是重構人文生態的應有之義。
除了一些必需的專門訓練的項目之外,喜歡跳繩的,就應該讓他(她)在“雙搖、單搖、三搖一跳”舞出自己的快樂、開心和充實;喜歡小足球的,就應該讓他在傳球與攔截、限制與反限制、突破與反突破中演繹運動的快感;喜歡籃球的,就應該就讓他在傳球、跨欄、投球和合作中詮釋籃球的魅力;喜歡“接力賽”的,就應該讓他在快速和奔跑中“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中加深友誼……
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后20分鐘,尤其需要個性多元,需要孩子們做好最棒的自己:自我定位、自我設限、自我運動、自我反饋、自我成長——在自己的強項中發出強光、活出真我、拼出精彩。這樣的個性多元隱含著一種更為理想更為美好的人文生態,那就是,相對于體育課堂中的“齊步走”而言,孩子們的“個人走”更具現實意義,在此過程中個性特長的發現、個人技能的提高、創新創造精神的萌芽、奧林匹克精神的培養,無疑是體育人文教學中更加重要的目標。
三、更加注重正向遷移的激勵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正向的評價不可或缺。所謂絢麗的人文姿態,更多地就表現在教師的評價語中。有些評價一經入耳,就會轉化為學生的動力或者卸力。說實話,“粗糙來源于粗魯的評價,成功來源于正向的評價。”體育和武力相關,但教師的評價激勵系統中卻不可出現“武力”,不能出現粗魯、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等等。
面對一些動作遲緩的現象,課堂上經常響起的不是“你太笨”,而是“再加把勁。”“我相信你有這個潛力。”“如果你再靈活一點,動作就更加到位。”“我相信成功屬于勤奮刻苦的人,桂冠屬于那個本來優秀卻還堅持不懈的人”……
就小學游戲體育教學而言,可以設計“本周蛙跳王”“小猴摘桃最佳者”“過河優勝者”等激勵方式,可以把以上獲得者的獎牌或精彩瞬間拍攝成微視頻,配以形象而簡短的文字說明、輕松悅耳的音樂旋律和濃淡相宜的背景圖片,發布在QQ或微信家長群中,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分享、有時間評論、有福氣轉發,讓體育的芬芳和清香彌漫在更大的時空內。
好的選擇,好的走向,好的評價,必將構筑好的人文生態。而在這樣的生態中,孩子們的身體挺拔端莊,心靈豐富向上,人格健全積極,何樂而不為呢?但愿,小學體育教師能夠在運動場上的每一個細微處都能展現人文,演繹精彩,創造輝煌,引領孩子們樂此不疲地親近運動、熱愛體育、崇尚健康,并收獲沉甸甸的體育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方圓.打造濃濃人文生態的體育課堂[J].課堂天地,2018,(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