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良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教師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教育,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習慣,已經逐步成為了語文教師所探討的難題。主要就網絡環境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針對性地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影響?策略
一、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勢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文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多地從網絡上獲得信息。在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中,網絡資源的利用也越來越普遍,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存在很多優勢。
(一)有助于豐富傳統閱讀教學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展開,通常都是根據特定教材,由教師對學生在教室里進行教授式教學,教學形式單一,多為教師單純的對問題進行言語講解,而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多以背誦、復述等方法進行學習。這種機械式的學習使得學生比較呆板,不懂得自己思考,很難將文章的主旨加以準確把握。而且,在我們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中缺少網絡技術的參與,教學中的效果也往往會大打折扣。如果我們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運用網絡資源的幫助,將會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繪聲繪色,形象生動等。
(二)網絡資源繪聲繪色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學生可以自己對知識進行選擇性的接受,而不是教師單一的傳授“標準模式”。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上豐富而龐大的資源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構。圖文并茂的網絡課程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語文知識與圖片結合起來,是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只要將學習當作一種興趣,在內部動機的驅動下,學習便會事半功倍,達到較好的效果。比如,在閱讀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時,傳統的閱讀教學一般就是教師讓學生一遍遍讀課文、背誦課文,然后教師在講課文的時候進行蒼白的語言描述,學生往往想象不到課文中所描述的桂林山的奇、秀、險和桂林水的靜、綠、清等形象,但教師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如給學生放一下桂林山水的圖片,看一下桂林山水的視頻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更豐富深刻,而且圖文并茂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的印象會更深刻,遺忘得更慢。
二、網絡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及存在的問題
網絡環境會給小學生傳播一些不利于身心發展的負面信息,使小學生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我們教師要利用網絡閱讀的特點以及帶給學生的影響,辯證地看待網絡閱讀。
(一)網絡資源的新穎性帶來的影響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覆蓋,網絡已不可避免的走入我們的視野,如果我們一味地阻止學生接觸網絡,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可能會使他們對網絡產生更大的好奇心,不利于學習。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并未對孩子的好奇心加以阻止,而是合理的加以引導,使學生將對網絡的興趣轉化為對網絡閱讀的興趣,而網絡閱讀的新穎性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網絡語言的隨意化帶給小學生的閱讀障礙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閱讀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己自由的選擇需要的閱讀材料,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但是,這種網絡環境下的超文本閱讀形式對于年齡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卻存在著較大的負面影響。網絡上的超文本材料可能是一些網民的自由創作,因此,它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獲得保證。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所具備的人生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并不具備足夠識別網絡上信息的真偽性的能力。如果此時網絡上出現一些負面閱讀,很有可能對他們正在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產生影響。
三、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面對“互聯網+”時代給教育帶來的機遇與帶來的問題,我們更需要認真應對。我們應一直遵循以“教育為本,網絡教育為輔”的教育理念。對待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亦是如此,我們要明確,網絡教學只是一種提升和改善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并不能將其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主體。
從學生語文現狀中得知學生對于利用網絡進行網絡資料的收集是有偏好的,他們一般都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源,而教師為了開展學生的閱讀活動,可以在課前就給孩子布置需要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在閱讀時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所傳授的知識,而是可以通過網絡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使學生在進行新課之前就已經對閱讀材料有了大體的了解,減輕了課堂負擔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綜上,無論是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網絡教學,教學的目的始終沒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網絡技術的應用只是一種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閱讀教學。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處理網絡和教學之間的關系,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得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潘秀美.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學習培養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