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教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動手制作一些教具,并不斷對自制教具進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率。本文對自制教具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自制教具;小學教學;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8-0036-02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嘗試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自制教具的鮮明特點和具體要求
1.自制教具的鮮明特點
首先,自制教具的針對性較強。自制教具是針對授課中的重難點知識及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而制作的,是將授課方法和學習方法融合在一起的,在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自主探究意識,以及開發學生智力等層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1]。其次,自制教具的靈活性較強。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授課情況,自發進行設計,以方便學生觀察與實驗。同時,自制教具的取材非常方便,能夠隨意拆卸、修改,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做實踐。借此,教師可以靈活授課,這是常規教具所不能比擬的。最后,自制教具的應用尤為廣泛。新課程改革倡導轉換陳舊的教學理念,全方位推動授課模式、授課方法及學習形式的改變,所以教室應該配備多種教具及器材設施,這也對教師自制教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2.自制教具的具體要求
第一,要契合科學理念,滿足授課需求,對完善授課模式與處理課堂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動手實踐能力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第二,要取材方便、極易制作、結構簡單、容易操作,有一定安全保障,可以讓學生輕松操作。第三,要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所有學科知識及技術技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發。只要各科教師都按照這些要求進行制作,就可以設計出新穎且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具,從而讓學生在優質的環境中學習到越來越多的知識,掌握越來越多的技巧[2]。
二、小學教學中自制教具的作用
1.體現教師的創造力和主動性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提前吃透將要教學的內容,掌握學生的情況,然后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并用自制教具來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自制教具,能體現自身的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醫用輸液器和塑料瓶等材料來制作一個啟普發生器。這樣的小實驗操作起來非常方便,還很安全,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身邊常見的物品制作一個學習工具,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讓學生自制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制作教學工具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保證制作的教具可以發揮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在觀察教具實驗時,就會對所學的知識更加了解,而且因為實驗教具是由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材料制造的,所以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使用這些實驗教具進行實驗時,也會產生制作它們的興趣,一部分學生會想制作屬于自己的教具。學生在制作教具時會間接培養自身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
1.幫助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使用自制教具來進行演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和興趣,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3]。例如,在拓展“沉浮”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使用塑料瓶和氣球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進行演示實驗,然后讓學生跟著教師進行實驗。對于這樣神奇的實驗,學生肯定會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相關知識,這樣的課堂導入會使整個教學過程更新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使用自制教具的主要目的是讓教材中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觀看實驗,并且認真思考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自制教具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知識。自制教具是非常有效的教學工具,能擺脫教材的約束,使知識點更加形象[4]。例如,在教學科學儀表的相關知識時,科學教師可以使用畫筆將這些常用的儀表繪制出來,并且在表盤中畫上刻度,使這些儀表變得更加形象。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所制作的教具,可以清楚地了解這些儀表的特點和作用。
3.完善科學實驗資源
教師單純運用教材來進行教學,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而如果在教學中加入相關的實驗,便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有趣,也能使學生清楚地了解所學知識。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很多小學因為實驗設備比較少,無法滿足實驗的需求,這也就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教具和教學的內容,然后制作出適合教學的教具,完善科學實驗資源,使科學實驗可以順利進行,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4.借助自制教具縮短實驗時間
在教學中,有些實驗需要的時間較長,若是開展實驗的時間比較長,學生本身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授課品質和效果自然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就需要自制教具,盡可能縮短實驗的時間,以使學生發現某種規律及變化,從而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此外,只有切實減少每次進行實驗的時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授課時間中增加實驗次數,真正提高授課質量。例如,在“熱脹冷縮”相關實驗中,氣體和液體所產生的熱脹冷縮現象十分明顯,學生往往比較容易就能發現,而固體所形成的熱脹冷縮效果不明顯,就需要較為漫長的時間才能體現。教師普遍會利用金屬熱脹球來進行實驗,但如果用酒精再加上熱金屬棒來開展金屬線脹實驗,一般需要幾十分鐘或者是更為漫長的時間。此種實驗由于用時太長,不僅會降低實驗的密度,還會讓學生失去對實驗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想減少開展實驗的時間,就要制作一種帶有指針的精密金屬線脹演示器,借助電能對熱金屬絲進行加熱來替代酒精槽對金屬棒的加熱,從而極大縮短實驗的時長。這樣,一次實驗只要很短時間就能夠完成,且實驗效果十分明顯。在完成這一實驗以后,金屬球也被加熱好了,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金屬球展開鉆圈的小實驗,而金屬球卻無法鉆進去了,這也表明金屬球在承受熱量后體積變大。此種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也真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5.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習興趣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濃厚的興趣可以彌補智力上的不足,而持久的興趣則會形成創造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只要調動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授課效果與質量必然也會得到提高[5]。例如,在講解“數的分成和加減法”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并制作出“小學數學加減法直觀演示盤”,此種演示盤需要用泡沫、螺絲釘和數字等組合而成。首先,需要用泡沫與塑料制作底盤,在泡沫的中間位置挖出一個和螺絲大小相似的小圓洞,然后把數字根據固定的位置貼在泡沫上,最后把這兩層泡沫完全隔離起來,其目的就是讓圓盤能夠自由運轉,之后在圓盤上黏貼各種各樣的符號即可。在上課前,教師取出這一演示盤時,學生的目光馬上就會被吸引,紛紛對這個演示盤產生興趣。接著,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此一來,學生必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中,授課效果也會十分明顯。
結? ? 語
總體而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只是把相關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為了提高科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科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觀看一些實驗視頻,讓他們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所學內容,并且掌握所學知識。現成的教具比較復雜、難以理解,所以教師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自制教具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科學、化學等科目中,自制教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熊志紅.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重要作用[J].知識窗,2018(12):55.
賀榮國.淺談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6,26(04):22.
鄭珺.小學科學課自制教具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9,29(01):44-46.
張曉麗.淺談自制教具在中職數學創新教育中的作用[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17(06):50-52.
陳少康.發揮自制教具活動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5(07):68-70.
作者簡介:楊澤國(1963.3—),男,河北玉田人,專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教教學中的教具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