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格
摘 要: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生生進行互動的活動。在組織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立足課堂教學的特點,靈活地應用互動式教學法,與學生互動,指導生生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獲取知識、享受樂趣,從而提升學習質量。結合教學經驗,從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應用互動式教學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將單向地灌輸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很少與學生互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采取多樣的策略實現與學生的互動,通過互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使學生在互動中思考、探究,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質量。為了實現課改要求,本人在組織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應用互動式教學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設情境,建構互動環境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離不開適宜的環境,受到適宜環境的影響,學生會發揮自主性,積極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之中。基于此,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真正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適宜的方式為學生建構輕松有趣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產生互動興趣,為實現互動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情境是建構教學環境的主要方式,且形象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組織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打造互動環境。
以“我們的水資源”一課為例,該節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探究水資源的重要性、水資源遭受污染的原因等,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水資源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會看到水資源污染現象,或者閱讀與之相關的新聞等。立足引導學生建立對水資源的生活認知,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本地的水資源污染情況,同時播放水資源遭受污染的新聞等,熟悉的生活內容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新聞的時候,教師趁機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前存在著哪些水資源污染問題呢?我們為什么要保護水資源呢?我們要如何保護水資源呢?受到問題的驅動,學生產生探究興趣,自主思考、積極交流,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氛圍,為接下來與小組成員、教師互動交流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探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二者在整個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提出問題是引發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一問一答中實現互動,同時碰撞思維,自然而然地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此,在組織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極具探究性的問題,驅動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同時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思考結果,并就此繼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以“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為例,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實驗操作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要求學生向兩杯裝有澄清水的水杯中吹氣,引導學生觀察水杯中的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繼續演示實驗:向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蓋上瓶蓋,使勁搖晃塑料瓶,同時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呢?現象說明了什么呢?如此教學,不僅引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還使學生在實驗現象的輔助下獲取化學知識,就此與教師展開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一步步地探尋、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小組合作,實現生生互動
課堂互動的實現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既然學生是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那么有效地實現互動教學自然離不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生生互動的實現還可以使學生真正地獲得探究化學知識的權利。因此,在組織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生生合作。
比如,在組織“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并設計用石灰水、石蕊等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方案,并據此進行操作。如此小組合作的實施,不僅使學生實現了合作學習,還使他們碰撞思維,進一步地探究化學知識,通過化學現象有效地總結化學結論,推動化學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
總之,在組織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課堂教學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開展小組合作等,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產生化學學習興趣,獲取有價值的化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建構出高效的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黃文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師生有效互動方式探究[J].現代教育,2018(6):61-62.
[2]陳曉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5):87.
編輯 李 爭